<<海外市場及總體經濟>>

商業服務業景氣12月料成長

2014/1/10 蘋果日報

【林海╱台北報導】商業發展研究院初估,去年11月商業服務業景氣指標(ISI)為101分,燈號為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在歐美景氣持續復甦帶動全球景氣,加上台灣年終消費需求增加,與農曆年前消費熱潮延伸帶動下,12月ISI分數可望持續成長。
商發院ISI指標來源區分成3大面向,分別為證券市場、人力薪資及營運實況,10月ISI指數修正後仍為96分,11月指數較10月增加5分,增幅是去年最高。商發院表示,11月景氣綠燈,主因是國際主要經濟體回溫,同時證券市場交易熱絡,加上年終節慶消費需求,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再度攀升,帶動商業服務業景氣上揚。

年終消費需求增加

商發院說,美國經濟持續回溫、歐洲經濟預測脫離負成長,對台灣的出口提振助益將持續,但美國QE政策逐漸退場,是否會造成全球經濟回溫力道轉弱,並影響證券市場的交易活動,仍有待觀察。
商發院還說,台灣民眾實質薪資沒有增加,與年終消費需求相互拉扯下,業者若能提出有效促銷方案,相信將可帶動商業服務業邁向熱絡。

 

 

 

拚出口 貿局盼年增4.2%

作者: 記者于國欽、潘羿菁╱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10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于國欽、潘羿菁╱台北報導】

經濟部國貿局昨(9)日表示,考量國際景氣復甦、台紐及台星FTA生效、自由經濟示範區上路及相關出口提振措施所帶動的貿易效果,該局將今年出口成長目標訂為4.2%,此一目標高於主計總處及中經院預測數。

國貿局並首度替工具機產業打造海外拓銷計畫,國貿局長張俊福表示,將提出工具機暨零組件整合行銷計畫,總經費為4億元,聚焦整機設備與關鍵零組件,政府操刀打造台灣工具機形象,並且爭取逾8場國際工具機展覽參展機會。

國貿局前年底訂定去年的外貿成長目標時,眼看國際經濟情勢一片大好,因此把目標訂在5.5%,詎料去年出口成長率僅0.7%。張俊福說,全球經濟情勢實在變幻莫測。

張俊福指出,產業結構調整過慢、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過慢都是台灣去年出口表現不如預期的原因,但除此以外,去年國際景氣低迷也是造成台灣出口不佳的原因。

 

 

 

政府反覆 美商會看衰台灣

作者: 洪正吉╱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10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洪正吉╱台北報導】

美國商會公布「2014年商業景氣調查」,外商普遍看好今年全球經濟復甦,卻看衰台灣。美國商會在會中強調「加入TPP是台灣唯一道路,今年一定要想辦法參與」。他們也批評台灣簽署國際協議後,常常反覆不定,建議台灣要展現信用(credibility),說到要做到。

美國商會會長范炘表示,今年全球經濟緩步回穩,因此逾200家美商企業對全球景氣持續下滑的看法,從去年72%減少到58%,連大陸景氣衰退看法由42%減到37%。

不參與TPP會被邊緣化

不過,外商擔憂台灣經濟的比重,卻從58%增加到61%。商會表示,關鍵在於政府態度不明確,國際能見度也不夠清晰。

范炘說,美國商會強烈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並相信台灣能達到加入標準。「想辦法加入是台灣唯一道路,今年一定要想辦法參與,不參與會被邊緣化。」

另外,台灣也應與美國儘速簽訂雙邊投資協議(BIA),缺少此協議,將使外商在台處於不利的地位,對台灣也不利。

認為服貿讓兩岸雙贏

范炘說,能不能參與TPP,取決與所有國民的決心,其他國家都當作全國運動,台灣內部一定要有共識。但從過去經驗來看,包括服貿、美牛等議題,台灣政府都有反覆的決定。

至於兩岸關係,范炘說,幾乎所有外商皆認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是好的影響,也認為還未通過的兩岸服貿協議,將為兩岸創造雙贏局面。

儘管外商對台灣今年經濟成長不看好,但有41%的外商表示會增加僱用台灣員工,49%表示維持2013年水準,只有8%表示會裁減人員。值得注意的是,外商普遍認為,台灣人才供需嚴重失調,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外商也找不到人用。

寶島缺中高端工程師

范炘表示,台灣不需要那麼多的麵包師父,在外商眼裡,最缺的是中高端工程師。雖然台灣員工努力工作、有忠誠度、生產力也好,但英語能力差、欠缺國際視野,也缺乏主動性。

范炘強調,美國商會整體的調查反映,台灣行政效率對企業營運造成的負面影響,有上升趨勢,包括政府效能與法規解釋沒有一致性,而且還選擇性的執行,且沒跟國際接軌。不過,48%外商企業表示,會增加在台投資。

為提振出口,經部國貿局長張進福昨指出,今年將以新興市場為重點,鎖定非洲的北非與埃及、肯亞等地,將歐美與中美洲駐外機構人員分配赴新興市場打拚;同時,國貿局將今年國內出口成長目標訂為4.2%。

張進福強調,台灣去年全年出口僅成長0.7%,不如當初預期,顯示台灣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及須儘速加入區域經濟整合。

 

 

 

台經濟成長連3年四小龍墊底

Smart智富月刊 2014/01/09【撰文/許家綸】

主計總處預估2014年度台灣經濟成長率為2.59%,雖然比2013年高,不過卻是連續第3年低於全球經濟成長,在亞洲四小龍中墊底,甚至輸給已開發市場的美國!「成長速度竟比大國還慢,這才最讓人擔心!」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說。

台灣經濟成長的力道愈來愈差,2000年至2007年平均年經濟成長率在4.4%左右,過去2年(指2012、2013年)卻連續「保2」失敗,檢討經濟動能低迷的原因,經濟研究專家楊家彥認為,最關鍵因素是「固定資本形成毛額占GDP比重」大幅下滑,簡單說,就是投資嚴重不足,進而導致生產力下滑,工資凍漲。

台灣與韓國同為亞洲四小龍,近半世紀的經濟發展狀況類似,也同樣從1990年代開始推動經濟轉型,但令人喪氣的是,台灣人均GDP原本一路領先,但在2004年時,韓國人均GDP卻正式超越台灣達1萬5,029美元,當時差距只有43美元,但至2012年,韓國人均GDP已來到2萬3,113美元,距離台灣的2萬328美元差距已拉開為2,785美元,差距更加擴大。

即使把通膨納入考量,金融海嘯後的5年,台灣薪資成長僅3%,韓國卻高達19%;雖然台灣這5年的通膨率為6%,低於韓國的12%,但綜合起來看,台灣薪資淨成長是負3%、韓國仍有淨成長7%,一來一回兩者差距高達10個百分點。更可怕的是,即使面對這樣的窘境,台灣從政府到民間仍不見大力投資,台、韓的經濟表現只怕會愈差愈遠!

為什麼企業不願意投資?楊家彥直言,國內法規及官員跟不上新的經濟潮流,是產業進步最大的障礙,「政府不只是台灣進步的絆腳石,根本是重傷害!」由於法規老舊落後,加上投資環境不夠自由,導致國際資金在選擇設立亞洲營運總部時,都會優先考慮新加坡及香港,甚至是什麼都還沒有的上海自貿區。光以台灣對第三方支付法規拖延難產多年,直到2013年終於因為行政院長動怒才解決,就可以看出民間投資何以遲疑再三。

但楊家彥認為台灣未來仍有很大的機會,至少鼓勵活力充沛的中小企業發展產業多元化就是一條可嘗試的路。雖然台灣內需市場不足以培養出像三星這樣的超大型企業,但是可以培養很多毛利高、技術領先、並持續成長的中堅企業。要達成此一目標,政府必須協助整合中小企業共通需要的資源、合作平台以及周邊服務,還有發展互助的保險制度,也就是信用保證,讓企業可以方便取得融資資源。另外在產業制定法案時,都先思考對中小企業發展是否友善,那麼中堅企業增加投資的意願才會更大,也才能進一步增加雇用、推升工資增長,提振民間消費,形成良性循環。

 

 

 

瑞銀:台灣今年GDP增4.5%

2014/1/10【經濟日報╱記者劉于甄/台北報導】

2013年台灣經濟成長表現令人失望,今年一開春,各家外銀發表2014年經濟預測,都做出成長率可達3.5%以上的樂觀估計。瑞士銀行昨(9)日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將達到 4.5%,為目前市場中最高。

其他外銀如渣打預測3.9%,澳盛認為也有3.6%水準。均明顯高於主計總處的預測值。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浦永灝表示,亞洲各國今年經濟狀況可望加速成長,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今年只要出口表現佳,被成熟市場帶動,經濟成長就會好轉。

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符銘財認為,美國及中國大陸的外部需求上升,國內科技生產,也將因全球對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需求提高而受惠,加上全球的PMI指數不斷傳出樂觀數據,支持今年的科技業出口成長。

 

 

 

法巴:今年中國經濟臨5大風險 向下壓力不亞於金融海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10 08:14:54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宏觀經濟研究部主管陳興動指出,對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深化改革方案表示讚賞,但今年中國經濟仍面對五大風險,其中一個風險是經濟向下的壓力不小。另外,他看好今年中國資本市場,認為深化改革將提供結構性的投資機會。

香港《文匯報》報導,陳興動昨(9)日出席記者會時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為近期及中期的中國改革提供了方向,今年是改革的元年,是最關鍵的一年,但面對不少風險。第一個風險是中國經濟向下的壓力不小,有關壓力甚至不亞於2007、2008年受金融海嘯衝擊的影響。有關改革將令傳統的經濟受到挑戰,而今年中國將更依賴民間投資和私人消費。

陳興動續稱,第二個風險是解決目前產能過剩和環境污染所面對的挑戰;第三個風險是資金流動性的風險。今年中國政府已下定決心整頓「影子銀行」,再加上今年是地方債償還的高峰,資金供需矛盾有可能導致資金緊張;第四個風險是地方債有可能出現小規模的違約。國家審計署公布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達10.89兆元(人民幣,下同),屬於可控範圍,而地方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達4.34兆元,這部分的債務地方政府有可能讓其出現小規模違約;第五個風險是中日關係,今年兩國關係有可能繼續惡化,帶來政治風險。

法巴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為7.3%,在大行中屬於比較保守的,而該行預計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為7.7%。

陳興動看好今年中國資本市場,他表示,目前中國已出台IPO、規範借殼上市、要求上市公司分紅和鼓勵發行優先股四項有關股市的新規定,有關規定對股市的健康發展均有幫助。對於IPO重啟的消息令最近內地股市持續下滑,陳興動表示,其實他對大市並不是很樂觀,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中,有可能股市會出現調整,但中國投資者經過無數次的摸索,譬如試過有些上市公司會退市後知道要投資真正有價值的公司,那麼中國股市才會走向正軌。他希望最快在今年年底之前中國股市開始體現真正的價值。

陳興動續稱,今年中國深化改革,將提供結構性的投資機會,包括國企改革、資本市場發展、節能減排、網絡銀行發展、開放「單獨二胎」、城鎮化和一、二線城市房地產等所帶來的投資機會。 

 

 

 

歐元區經濟信心飆升 錢景更穩了

2014/1/10【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歐元區12月經濟信心攀抵逾兩年來新高,為景氣復甦站穩腳步增添新證。德國11月工業生產也出現三個月來首見的成長,反映工程與汽車業活動熱絡。

歐盟執委會9日公布,衡量企業主管與消費者信心的經濟信心指數12月升到100,優於11月經修正後的98.4,創2011年7月以來最高。

這份報告顯示,12月各產業信心全面好轉。其中,服務業信心由負轉正,為2011年8月來首見,工業公司的信心第二強勁。

巴克萊公司分析師梅努特說:「經濟復甦逐漸展現動能。今年成長將維持溫和,因為歐元區缺乏明顯推動成長的力量,許多下行風險仍未退散,失業率短期間也不會大幅改善。」

德國經濟部同日公布,11月工業生產比前月成長1.9%,優於前月的下滑1.2%;分析師原先預測只會成長1.5%。和一年前同期相比,工業生產攀升3.5%。

經濟部表示,德國工業的展望「很樂觀」,11月的表現強勁意味去年第4季的工業生產出現成長。

先前公布的11月工廠訂單優於預期,去年底Ifo企業信心指數攀抵20個月來高峰。

 

 

 

葉倫樂觀 美今年GDP看增3%

2014/1/10【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

美國聯準會(Fed)上次會議紀錄顯示,就業市場的改善說服官員開始減碼量化寬鬆(QE)。官員同時強調會非常謹慎減碼,但不會預設路徑。Fed準主席葉倫接受訪問時表示,美國經濟今年將加速成長,可望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葉倫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說,美國經濟今年將增強,她和多數Fed官員都樂觀期望,美國經濟成長率能突破3%,而非在2%附近盤旋,她也預測,通膨率將回漲到Fed的2%長期目標。她並強調,2月上任後的當務之急是降低失業,「我想看到實質薪資上揚」。

根據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2月17日至18日的會議紀錄,隨著經濟展望的風險趨緩,多數人同意將購債計畫從每個月850億美元縮減為750億美元。多數官員認為,今年下半年適合完全終結購債計畫。

儘管如此,決策委員依然擔心美國通膨低且持續下滑(目前通膨率低於聯準會目標2%)。還有委員擔心,就業市場的指標依然疲弱無力,例如勞動參與率仍低。

聯準會在上個月宣布縮減購債計畫前,曾調查主要決策官員評估退場的利弊。多數受訪者認為,隨著聯準會持續收購資產,邊際效率也可能下滑。官員還擔心,繼續收購資產會對金融穩定造成風險,像是金融體系可能採取過多的冒險行為。

鑑於去年夏天利率急漲,決策委員不希望投資人誤以為宣布QE減碼代表提早升息時機,因此強調,首次縮減購債計畫必須「非常謹慎」,而且應該暗示,接下來將「有條不紊地」減碼。

初領失業金人數 大減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由於經濟轉促使企業減少裁員、留住員工,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減少至一個月來最少,暗示勞動市場持續改善。

勞工部9日表示,4日止當周的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經季節調整後,減少1.5萬人至33萬人,比市場預估的33.5萬人少,也是逾一個月來最少。

勞工部分析師說,上周仍處於年度交接的波動期,但各州回報的數據,並未出現冬季天候影響申請救濟金的跡象。波動較平緩的四周移動均值減少9,750人至34.9萬人。

瑞銀證券公司經濟學家庫民斯說,隨著時序進入2014年,勞動市場持續增強,失業率可望繼續下滑。由於消費者支出改善、財政政策鬆綁,雇主可能對經濟更有信心。市場預測,10日的就業報告將顯示,去年非農就業人數增幅為八年來最大。就業市場出現進一步改善的跡象,將讓聯準會(Fed)更有信心能繼續縮減貨幣刺激規模。

 

<<台灣房產相關>>

2014房市 北瘋都更、南拚降價

2014/1/10【經濟日報/記者郭及天、宋健生、林政鋒/綜合報導】

今年房地產市場怎麼走?業界普遍認為價量都將冷卻。其中北部都更、合宜宅與地上權住宅是趨勢;中部、南部供給量大增,願降價的建案去化速度加快。

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表示,目前台灣房市需求仍大於供給,特別雙北市土地供給吃緊,建商無地可買,加上土地公告現值調高也墊高了建商的營運成本,房價下跌的機率不高。預估今年台北房價平均漲3%至5%,未來都市更新、合宜住宅與地上權住宅,將是未來推案新趨勢。

賴正鎰指出,去年房市受油電雙漲、證所稅、奢侈稅等衝擊,今年建商多延續去年保守作風,全台總推案量不到8,000億元,但今年底七合一選舉會推出更多新建設計畫及利多消息,對房市可能持續注入強心針。

台中房市亮點,豪宅型主要集中在七期、八期重劃及單元二市地重劃區,首購及首換產品則以74號快速道路沿線的大里、太平及北屯為主。

太子建設總經理謝明汎說,今年國內房市最大的變數,在於年底即將登場的七合一選舉,因此大部分建商都將推案主力擺在上半年,比重估約有七成。對自住型購屋人來說,景氣混沌不明,建商推案集中,市場選擇性增加,反而是進場購屋的好時機。

就市調來看,七期豪宅市場抗跌性較佳;至於大里、太平及北屯(十期、 子、新光里重劃區)一帶,隨著74號快速道路全線通車,每坪單價有機會站上2字頭,不景氣相對凸顯品牌建商的優勢。

高雄建商表示,今年港都推案將達800億元,比去年高出六成,偏高的供給量將牽動部分區域房價走弱,首購族可撿便宜。

信義房屋指出,展望今年高雄房市亮點,主要是購屋潮往外圍擴散,避開不合理的房價區。

信義房屋高三區協理陳明儼表示,鳳山文山重劃區二年前完工的大樓,已經過了奢侈稅期限,預計明年將有不少35至45坪三房物件釋出,每坪約16萬元附近,預料明年買氣應該不錯。

房仲業說,內政部統計高雄低用電戶達10萬戶,基本上是屬於投資客擁有,這部分賣壓逐漸湧出,高雄三至十年的輕齡成屋出現拋售潮。

 

 

 

馬年推案 北冷南熱

作者: 陳宥臻╱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10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陳宥臻╱台北報導】

房市推案量趨於冷靜,2014年3大都會區推案量1.48兆元,較去年減少400億元,區域概況是北冷南熱,台中推案量增2成5,高雄則大增6成。

《住展雜誌》指出,今年北部起家的建商大舉朝中南部買土地,包括遠雄、華固、冠德等,使台中和高雄推案量增。

今年台中推案量估計2500億元,年增2成5;高雄估計800億元,較去年500億元增加6成。北台灣推案量共1.15兆元,較去年少1成。

《住展》研發長倪子仁表示,北台灣案量縮減,主要是美國QE政策將慢慢退場,以及政府打房,買賣方都趨於冷靜所致。以經濟景氣來觀察房價,北台灣今年應是「持平盤整」。

倪子仁表示,台北市土地稀有,預售案有1/4是基地面積百坪以下的建案,小基地已成主流。

 

 

 

批政府打房 賺土增稅還賣乖 房市泡沫?建商反擊

作者: 陳宥臻╱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10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陳宥臻╱台北報導】

財政部長張盛和要民眾小心房市泡沫化危機,但昨日「馬年房市論壇」上,生肖屬馬的長虹建設董座李文造和冠德建設董座馬玉山,都將炮口對向馬政府,表示「房市不會泡沫化」,政府賺土增稅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馬玉山指出,美國QE是慢慢退場,對房市影響不是那麼大,不須過度解讀。他說,今年政府說股市會漲,股市好、房市也會好,股市賺了錢就會投入房市,不會像政府說的股市好、房市淡。

馬玉山說,政府靠房市賺了很多錢,例如新莊的土地公告現值去年調了22%,使建商每坪開價貴5000至1萬元;還有雙北市去年光土地增值稅就1242億元,但上市建商去年共賺400億元,真正賺到錢的,是政府。

馬玉山強調,政府一邊喊打房,一邊稅收大增,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馬玉山說,房市今年沒有跌的理由,這是理性分析的結果,且雙北市1000萬元總價的房子,市場熱度不差,換屋族也不少,今年房價看來持平機率大。

李文造則指出,「房地產當然不會泡沫化」。民眾都說10年來房價漲1倍,其實建商的建築成本也提高,認真算,房價應該是平均漲3成,以經濟成長和通膨來看很合理。

他解釋,921地震前蓋的房子,品質較差,之後就是房地產革命,品質提升很多。之前一坪賣15萬元,但造價只有5萬元,現在是每坪賣30萬元,造價就要15萬元,相較之下價差從10萬元變成15萬元,等於房價增值3成。

國民黨立委李鴻鈞也表示,房價高其實是土地價格高,若房價下來代表台灣經濟要崩盤了,應對土地完整規劃,比打房重要。

 

 

 

全台百大捷運站熱搜排行 板南線熱門 新埔站奪冠

NOWnews – 2014年1月10日 下午12:54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雙北市捷運不斷開通,2013年信義線通車後,打通台北東西任督二脈的主要幹線,再度點燃捷運宅話題,更成了網友關鍵字搜詢的熱門選項。好房網將網友熱搜的捷運站關鍵字進行排名,發現全台已通車的107個捷運站,網友關鍵字熱搜前10名捷運站全由新北市包下,第一名位於板橋區的新埔站,台北市、高雄市捷運站雙雙落馬。

台灣南、北捷運陸續開通,有心購屋的民眾,因交通加持,逐漸轉往20分鐘內可進入市中心的區域購屋,這次好房網統計發現,捷運站熱搜排名前十名,發現新北市板橋區及土城區,板南線沿線有5站入榜,包含江子翠、新埔、板橋、府中及海山站。

好房網總編吳光中分析,網友熱搜前10名捷運站,都座落捷運第一環精華區,且全都位於3大主要捷運沿線,包含板南線、中和新蘆線、淡水線,都具備交通便利,到台北市市中心僅5至20分鐘等交通優勢,加上區域發展較早,生活圈成熟,這也是新北市捷運站能搶下前十名的主因。

吳光中說明,區域沿線因生活機能成熟完善,且交通方便,除捷運外,也有多條快速道路,南來北往十分方便,因此獲得網友青睞,而熱搜前10捷運站,除紅樹林站外,皆8站以內可達台北市市中心,且多集中於生活機能完善的新北市第一環。

細部分析網友熱搜前三名捷運站,除皆具備10分鐘到台北市的優勢外,第一名位於板橋區的新埔站之所以勝出,除了生活機能及交通完善外,且後續中央合署辦公大樓開始,近3500人進駐後續效應,1月中將在新埔站等增設直達車,也帶動周邊區域詢問熱潮。

進一步將好房網內捷運站關鍵字熱搜前10名各站,搭配好房行情分析該捷運站坐落的捷運週邊500公尺及行政區住宅成交均價比較發現,網友關鍵字熱搜前3名依序為板橋區的新埔站及江子翠站及中和區的永安市場站,其中前三名新埔站、江子翠站、永安市場站,皆以單坪均價50.8萬至58萬元,站穩50萬大關。

此外,擁有三鐵共構加持、坐落於新板特區的板橋站,以單坪均價63.8萬,位居行政區價差最高31%,穩居價差王寶座。吳光中表示,雙北市民眾對於捷運的依賴度相對高出許多,且隨著捷運網絡逐漸形成,想買房的民眾,自然會選擇價格相對親民的新北市移動。

分析中也發現,排名前10名的熱搜捷運站,其中3站單坪均價竟低於行政區均價,包含府中站、頂溪站及徐匯中學站。吳光中近一步指出,沿著捷運挑好屋,已成為民眾購屋的趨勢,位處蘆洲區的徐匯中學及板橋區的府中站及永和區的頂溪站,生活機能已成熟,主要因發展較早,老舊社區偏多,但也因此適合預算有限的首購或換屋通勤族。

 

 

 

北台房市 連7個月黃藍燈

馬年將持平 推案集中上半年

2014年01月10日 蘋果日報

【王筱君╱台北報導】財經首長輪番放話看空房市,《住展》雜誌昨公布去年12月北台灣預售新屋市場風向球分數,受氣候影響,看屋人數與成交數較11月再降1分為36分,寫下去年新低,且連續7個月呈「衰退注意」黃藍燈。展望馬年,房市將朝持平盤整發展,建商集中在上半年推案,下半年有七合一選舉,供給量將稍微停頓。

去年12月缺乏強銷新案,北市指標案呈半停擺,建案看屋人數較11月再掉2成,成交量持平;新北市僅淡水「鄉林山海」、「海洋都心2」強打電視廣告,看屋人數平均減少1~2成,成交量掉1成;桃園推案量爆,競爭激烈導致看屋人數與成交量均跌1~2成。

總價千萬仍是主力

儘管整體市況欠佳,但12月也有個案表現突出。北市內湖區「雙湖匯」、「安縵莊園」立地條件優越,獲購屋人青睞,新北市新店「璦丁堡」、竹縣竹北「國賓大悅」與竹東「環球市」以及礁溪「裸灩」為區段低單、低總價建案,具優勢。
據《住展》統計,去年北台灣推案量達1兆2774億元,年增37.8%,但今年受美國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逐步退場,與國內房貸利率將調升等影響,建商推案恐趨保守,估北台灣推案量有1成減幅,約1.15兆元,台中都會區在北部建商大舉入侵下,推案量可望成長25%,達2500億元,高雄都會區推案總銷可達800億元,3大都會區推案總量達1.48兆元。
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表示,今年上半房市供應量漸增,下半年因有七合一選舉稍停頓,「供給量不會大於去年,價格沒太大變化。」但1000萬元以內總價仍是市場主力,雙北房價下修機率低。

「房產不會泡沫化」

「交通建設可讓房市價值清水變雞湯。」台中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認為,今年台中已無2字頭新屋,北部建商積極在草悟道、科博館附近推案,「房價絕對不會低,價格介於20~80萬元。」近年土地價格飛漲,張麗莉直言:「連我都買不下手,但我已經沒有土地了。」
《住展》雜誌研發長倪子仁表示:「馬年房市沒太好,但也不會太差。」房市究竟是否會泡沫化?長虹建設董事長李文造認為:「921大地震是台灣房地產的革命年,10年來其實只漲3成,若把通膨算入等於沒漲,房地產不會泡沫化。」

 

 

 

大台北》6趨勢唱衰雙北房市成交量

Smart智富月刊 2014/01/09【撰文/游筱燕】

根據內政部公布的最新數字顯示,新北市2013年10月一整個月的住宅建照數量,比9月增加了5,305戶,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5.4%,相當於2012年「一整年」台北市的住宅建照數量(5,588戶)總和。

建照數量瞬間暴增的主要原因, 在於營建署打算自2015年7月起修正建築容積率上限,建商為了避免興建面積減少,才會積極搶照搶建。也就是說,未來2年的推案量勢必增加更多,大家都在擔心會供過於求,「加上既有沒賣完的案量,未來的去化速度的確會是新北市的莫大隱憂。」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看著數字說。

如此一來,2014年雙北市的房價還會再漲嗎?市場上又會出現什麼變化呢?《Smart智富》月刊根據各界專家意見,整理出2014年雙北市房市的6大趨勢。

趨勢1》房市上半年熱鬧、下半年遇選舉將凍結

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指出,新北市核發的建照數量多,或許令人擔心,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代表著2014年的市場會很熱鬧,因為建商、代銷為了要能夠順利推案,也會努力守住市場。但是到了下半年,碰上七合一選舉,雖說選舉是可以刺激重大建設的利多議題,不過不確定性多,因此就往年經驗,房市會隨即凍結,大家會等到選後再進場。所以對於投資客或是想賣屋的人而言,上半年獲利了結的售屋誘因相對高,這也是上半年比下半年熱鬧的原因之一。

趨勢2》低總價物件成主流、交易占比逾6成

由於政府政策加速投機客離場,自住客已成為市場「大多數」,因此永慶房產集團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網站2013年19月住宅成交資料統計發現,雙北市中低總價為主流的態勢成形,因為台北市總價2,000萬以下的物件交易比占了66%、新北市總價1,200萬以下則占了67%,預估2014年此態勢會繼續維持。也就是說,想要在2014年售屋的民眾,台北市開價超過2,000萬元、新北市開價超過1,200萬元的人,可能得要忍受成交時間拉長或找不到買方的情況。

趨勢3》林口、淡水重劃區失寵、建商往更外圍區域推案

黃舒衛表示,2013年房市交易量大、銷售成績還不錯的重劃區,例如林口、淡水等的買氣,會在2014年受到鈍挫,原因有3:1.單價已被拉高;2.優惠房貸日漸緊縮;3.紅單(預售屋)交易查緝嚴重,投資客已不再進入這些區域。所以,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認為,在台北市土地難以取得,開發商為了分散投資風險與找尋可能的投資機會,外圍的低價區如基隆等外圍低價區,會吸引大台北首購與區域換屋客層目光。

趨勢4》台北市推案量趨於萎縮、自住客比率提高

台北市幾乎已經「沒地沒案」, 如今較大片的推案區僅剩內湖五期和奇岩重劃區。黃舒衛預期, 2014年台北市的推案量頂多維持和2013年一樣就算不錯。另外,根據永慶房產集團的調查統計,發現台北市的自住比率高, 置產客只剩21%,這也說明了案量萎縮、房價高檔,投資客也不再以台北市為主要賺錢戰場。

趨勢5》新北市精華區房價過高、4字頭中古屋難賣

黃舒衛指出2014 年的新北市也和台北市一樣呈現M 型化發展,除了一些精華區特殊物件有機會再創高價外,其他像板橋、新店、中和、永和這些地方, 由於房價已經墊高,再加上受制於買方總價影響,因此每坪單價40 萬元以上的物件要有量不容易,反而是3字頭的產品,市場接受度較高。此外,還有一些捷運未經過的重劃區要賣得好也有挑戰,如三重的重陽重劃區等。這些現象都會在2014年顯現出來。

趨勢6》推案量增+QE減碼、影響房價走勢趨緩

曾敬德表示,房價從民國92年以來已經上漲10年,從金融海嘯以來的5年來,不少都會區房價漲幅都超過57成,過去低利與資金行情帶動下的上漲走勢,可能在QE減碼、市場推案量持續增加等影響下,令房價走勢趨緩。

 

<<其他 >>

瑞銀:除了日本 全亞洲的房地產都有泡沫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精實新聞) 2014-01-09 14:15:13 

精實新聞 2014-01-09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瑞銀(UBS)9日舉行2014年全球經濟展望,對於房地產,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浦永灝表示,除了日本以外、全亞洲的房地產都有泡沫問題,雖然2014年亞洲房價大幅修正的可能性不大,但瑞銀預估今年香港和新加坡的住宅價格將分別下跌10至15%和3至6%;而台灣的租金收益率僅逾1%,已經是全球倒數,投資台北房地產應謹慎。

浦永灝表示,除了日本以外、全亞洲的房地產都有泡沫問題,利率上升的趨勢將為房地產帶來風險,雖然瑞銀認為今年亞洲房價大幅修正的可能性不大,但今年房價仍會受壓。

瑞銀預估,今年香港和新加坡的住宅價格將分別下跌10至15%和3至6%;房價看跌的主因是預期香港、新加波、中國的新公寓供給量將在未來二到三年暴增,加上政府推出房貸成數降低、懲罰性印花稅等抑制房地產買盤的措施,以及房貸利率日趨正常化,其中印尼、香港和中國的房貸利率已開始上漲。

浦永灝也指出,中國方面,房價上漲速度可能會從2013年的10%左右下滑至2014年的5%-10%,因一線城市的供給增加,加上資金情況趨緊;但他也認為,在習近平以社會穩定為主的施政考量下,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在今年就戳破的機率不大,不過,明後年的風險會更大。

台灣房地產方面,浦永灝表示,台灣的租金收益率已降至歷史新低的1.57%,也在全球中排名倒數,這代表投資需求可能下滑,且隨著利率上升,這麼低的收益率將為房市帶來負面壓力,因此,對於投資台灣房地產、尤其是台北房地產應採取謹慎態度,

他也指出,目前香港房地產投資客已開始想脫手房產,不過,台灣的財管客戶和房地產投資客似乎仍對買房相當積極、尚未出現脫手房產的想法,也許要等到香港和新加坡房市出現修正,台灣房地產投資客才會開始警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信誠瑞房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