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場及總體經濟>>

財長:今年台股與出口皆更好

作者: 【中央社台北八日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1月9日 上午12:00

財政部長張盛和今天表示,由於今年歐美經濟情勢好轉,台灣要加入TPP,大家努力衝刺出口、經濟,他對今年台股有信心,並認為出口也會更好。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審查立委提出的提高金融業營業稅修法案,張盛和赴立院進行業務報告並備詢。

立委林德福質詢時問張盛和,對於股市今年有無信心?張盛和表示,有信心。

張盛和說,目前台股反映基本面,且歐元沒有去年動盪,美國也無財政懸崖問題;歐美都從谷底攀升,逐漸復甦,對台股今年表現有信心。

談到去年出口表現,張盛和說,去年出口正成長○‧七%雖不高,但全年出口金額很高,是歷史次高;主要是對中國大陸和東協出口都呈正成長。

張盛和表示,今年因美國經濟變好,歐元區好轉,加上今年台灣要加入TPP,大家努力衝刺,今年出口會更好。

 

 

 

兩岸四地 消費者信心 台灣墊底

作者: 記者邱莞仁╱北京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9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邱莞仁╱北京報導】

兩岸四所大學昨(8)日聯合公佈去(2013)年第四季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其中,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為四地最低,僅有77.49點。

該指數由台灣輔仁大學、大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以及澳門科技大學於每年每季聯合發佈。針對經濟發展、就業、物價、生活、購房及投資六個分項指數,進行綜合判斷,得出反應消費者總體信心程度及其變動的指數。

調查顯示,去年第四季,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為77.49點,比上一季略增0.1。消費者對未來長期或短期投資較為樂觀,但對物價水準與經濟發展狀況感到擔憂。去年台灣四個季度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分別為77.2、76.0、77.39、77.49,四度均墊底,但從第二季落底後,有逐步回升的趨勢。

台灣在分項指數中最高的是「購買房地產時機」達104.56點,最低的則是「物價水準」為48.49,而台灣的物價指數也是調查四地中最低的。

大陸消費者信心指數是91.3點,較上一季下滑0.2%,但數據基本持平,顯示大陸消費者信心基本穩定,沒有呈現明顯上升或下將的趨勢。

在港澳方面,去年第四季消費者信心指數分別為83.9點和86.3點,均比上一季略微上揚。香港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博士劉方濤指出,總體而言,香港消費者信心不足,特別對物價與購買房屋感到擔憂,但較上一季樂觀。

輔仁大學統計資訊系教授謝邦昌受訪時指出,儘管從分項數據中的「物價指數」來看,台灣是四地最低的,但在薪資凍漲、失業率與擔憂未來經濟形勢等因素影響,相比下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更為嚴峻。

首都經貿大學統計學院專家任韜則表示,受到政府發佈一系列改革措施影響,中國大陸宏觀經濟數據經歷去年前兩季局部低谷後,在第三季後逐步改善,並在第四季趨於平穩。

不過,任韜也指出,當前中國結構性用工短缺與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象依然並存。對於外界關心官方反腐風氣,將打擊民間消費?他則笑稱,「這對當官的消費影響比較大,如果是一般老百姓的影響基本不大。」

 

 

 

BERI排名亮眼 外人投資卻縮水…

2014/1/9【聯合報╱本報記者劉俐珊】

若根據BERI(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對全球五十個國家的投資環境評比,去年三次調查台灣均居全球第三,僅次於新加坡和瑞士,亞洲僅次於新加坡;但台灣的外人直接投資(FDI)規模逐年萎縮,卻是不爭的事實,若只沉迷在評比的迷思中,台灣恐怕贏了面子,失去裡子。

根據UNCTAD(聯合國貿易暨發展組織)二○一三年世界投資報告(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3)統計,去年台灣FDI僅卅二點零五億美元,與二○○九年金融海嘯時期的廿八點零五億美元,兩者相去不遠。

另一個警訊是自二○○九年以來,我FDI規模幾近「腰斬」,二○○五年到二○○七年平均每年仍有五十六億美元,近年來則在卅億美元徘徊。

FDI規模縮水和投資趨勢密不可分,其中一項關鍵是服務業投資規模遠不如製造業,形成投資件數增、金額卻不如以往。

但若要歸咎全球大環境,攤開二○一一、二○一二年亞洲地區FDI統計,前五大吸引外資國家,除了中國大陸、新加坡等「老面孔」,第四、第五名則分別是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後起之秀。

其實台灣過去的美好日子全靠金融業併購、電信業開放支撐,目前金融業併購空間所剩無幾,加上產業鬆綁、開放規模如「裹小腳」般前進,都造成投資規模逐年縮水。

亮麗的國際評比名次,背後竟是外人投資不足,更凸顯台灣徒有光鮮外表,體質卻異常虛弱。「拚經濟」口號喊再響、國際評比數字再漂亮,都是對外溝通的表面,政府裡子掏出的政策,更須加強協調力和執行力,若不能看透評比背後的真相,未來恐怕就如一名資深外商主管感嘆,從評比對照現況,「猶如兩個世界」。

 

 

 

極地渦漩傷筋凍骨!美國首季GDP恐削去0.2%

精實新聞 2014-01-09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美國遭逢極地渦漩(Polar Vortex)帶來的寒害襲擊,全美50州氣溫一度都降至零度以下。由於航班取消,加上民眾畏冷足不出戶,無論是商業或消費活動都大受影響。

CNBC 8日報導,商業氣象資訊公司Planalytics資深副總裁Evan Gold指出,雖然酷寒氣候應該相當短暫,但受影響人口高達2億人之多,美國經濟產值恐因此減損50億美元,相當於第一季GDP的0.2%。

Gold表示,類似狀況在2010年也發生過,當時接連兩個冰風暴襲擊美國,時間維持了1星期左右,造成經濟的損失估計在25億至30億美元之間。

據英國媒體《The Telegraph》報導,受天候不佳影響,美國當日有2,380個航班停飛,外加有2,912個航班誤點。紐約當地溫度降至一世紀以來新低,而最冷的明尼蘇達州Embarrass地區氣溫低到零下負37度。

 

 

 

Fed會議紀錄:就業佳 決定縮QE

2014/1/9【中央社╱華盛頓8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上週同意每個月減少購買100億美元債券的中度規模縮小量化寬鬆,這是因為他們認為就業市場轉強,並看到其他經濟轉好的徵兆。

聯準會(Fed)今天公布去年12月18至19日的會議紀錄內容顯示,部分與會者擔心金融市場可能錯誤解讀聯準會縮小量化寬鬆(QE)規模的用意,可能誤認聯準會準備調高短期利率。

量化寬鬆的目的在壓低長期利率。

聯準會因應的做法是宣布,即使失業率降到6.5%以下,短期利率仍將維持在低檔「好一段時間」。

部分與會者希望將失業率目標調降至6%,但大部分的成員都希望不要變動。

 

 

 

陶冬:2014年的五個市場懸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09 10:30:11 

知名分析師陶冬在其最新博客文章指出,2014年全球經濟全面擺脫衰退、金融危機,央行開始著手退出超常規的貨幣政策,但是市場卻在動盪中起步。今年資產會在五個懸念中摸索前行。

以下為陶冬博客文章全文:

2014年全球經濟全面擺脫衰退、金融危機,央行開始著手退出超常規的貨幣政策,但是市場卻在動盪中起步。今年資產會在五個懸念中摸索前行。 

1)美股屢創新高,高處不勝寒,崩盤是否已近?未必。筆者認為看股不要看歷史高位,看估值、資金成本和風險回報比。美股PE不算特別便宜,但遠未到歷史高位。由於儲蓄利率為零,迫使零售資金流入401K、流入基金。儘管聯儲開始taper,利率有相當時間不會上揚,聯儲資金和債劵資金流向股市會繼續。同時美國經濟事先复甦,聯儲率先退市,海外資金齊將流入美元區。筆者依然看好美股。 

2)聯儲連續減少購債,債市會否出事?自從去年五月伯南克首提taper,債息已有大幅上揚,概言市場已大致消化了聯儲在今後十二個月左右減少購債的消息。但是目前的利率水平仍屬泡沫狀態,承受動盪的能力相對較差。筆者擔心,一旦就業和增長數字進一步走強,市場會開始揣測何時政策利率上調,這是目前債市沒有準備好的。筆者認為債劵牛已死。 

3)安倍經濟學在去年大出風頭,今年主打結構性改革,提高消費稅打頭陣,他行嗎?安倍已到不進則退的時候了。上輪匯率急貶的紅利已經得差不多了,現在需要動真格了。消費稅率先走前行,但是,真正的結構性改革卻未必推得下去。不得已只能再貶日圓,筆者擔心日圓可能出現無序貶值。 

4)美元還是歐元,誰是匯率市場的王者?2013年歐元走強,和南歐國家債劵風險改善有關。不過強歐元,令歐洲大國出口能力受損,德法增長動力放緩,內需無起色,歐洲甚至面臨通縮壓力。筆者認為歐洲央行今年會試圖放緩歐元升值步伐。同時美國復甦提速,海外資金湧入,聯儲政策收緊,貿易逆差下降。筆者認為美元是今年匯率的贏家。 

5)新興市場現出破綻,是否氣數已終?新興市場沒有氣數已終,但是周期性調整難以避免。過去的輝煌,令新興市場大增槓桿,產生瓶頸,製造出風險。一旦美國貨幣政策有變,資金轉向,新興市場中高財政數字、高貿易赤字和高通貨膨脹的國家首當其衝。新興國家的危機目前只是開始。 

市場的魅力,在其不確定性,最易觸發價格震盪甚至系統性風險,也在其不確定性。筆者預言,2014年經濟增長相對穩定,不過市場起伏未必小。 

 

<<台灣房產相關>>

淡水房市交易量 蟬聯全台第一

作者: 記者方明╱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9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方明╱台北報導】

根據各縣市地政局最新公布的2013年買賣移轉棟數資料顯示,2013年房市交易量最火熱的為淡水區達9,464件,蟬聯排行榜之冠;而新北市新莊區,在2013年首度超越板橋躍居第3名。此外,雙北市年成長最大區域分別為內湖24.7%及林口51.6%。

統計2013年五都買賣移轉棟數,全台房市交易量最大前5名區域分別為:新北淡水9,464件、年增13.44%;其次為台中西屯8,562件、年增16.24%;新北新莊8,172件、年增32.2%;新北中和7,997件、年增14.28%;台中北屯7,707件、年增32.17%。

以交易量排行來看,新北淡水已連續2年居排行榜之冠,而新北新莊由2012年的第5名,在2013年一舉上升2個名次,首度超越板橋躍居第3名,而板橋則退居5名之外。

若以成長率來看,前5名分別為台南新市443件、年成長61%;台中烏日1,170件、年成長58.32%;台中太平4,188件、年成長54.08%;新北林口5,281件、年成長51.62%;新北新店7,997件、年成長48.67%。

若觀察台北市,交易量成長幅度最高行政區則是內湖區5,827件、年成長24.7%;衰退最大的為南港區1,787件、年減16.96%。

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表示,受惠郊區低總價題材熱賣,淡水連2年交易量奪冠,在新市鎮區域主打小資買得起的題材發酵下,預估2014年的交易仍會繼續火熱。

劉天仁認為,過去10年雙北市的房市發展以板南線為主軸,未來機場捷運通車後,新莊、五股、泰山、林口將受惠,交易量有機會繼續穩定成長,買方未來可沿捷運線進場布局,只要有成交量的區域就不用擔心房市的波動變化,未來仍有增值的空間。

另外,由於今年度的土地公告現值大幅調漲,對於大額的不動產交易影響甚大,根據全球資產統計公開資訊觀測站上的交易紀錄,去年12月的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將近320億元,較11月的月增超過1倍,其中交易又集中在廠辦、工業等設施上。

主要幾筆大宗交易案,包括內科66.8億元的精英大樓案,竹北地區的台元科技園區也有數筆的廠辦交易,金額約為22億元。

 

 

 

土增稅調漲20年新高 12月商辦交易增逾1倍

作者: 張家嘯 | 卡優新聞網 – 2014年1月9日 上午6:54

公告土地現值大幅調漲,已對大額不動產交易產生影響,根據國內房仲業者,統計公開資訊觀測站上的交易紀錄,去(2013)年12月的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將近320億元,月增幅超過1倍,其中集中在廠辦、工業等設施上。由於今(2014)年度公告土地現值的平均調幅是20年新高的14.19%,來年交易土增稅勢必大增。

  以內科去年12月順利完成交易的精英大樓為例,土地公告現值從每坪約64萬元,一口氣調升15%,每坪增加約10萬元,以將近1,600坪的土地面積來看,差一個年度交易,實際上增加的土增稅金額就相當可觀。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年底前投資機構或開發商,為了年度目標,可能會加速完成交易,同時間因為土地公告現值調整幅度是近20年以來新高,若出售將能省下一筆土增稅差額。

  從統計上可以發現,12月交易最多的是在廠辦與工業設施上,其中內科有66.8億元的精英大樓交易案,竹北地區的台元科技園區也有數筆的廠辦交易,金額約為22億元。

  至於工業區部分交易則遍布全台,包括瑞芳的物流園區,以該筆交易其中之一的四腳亭段楓子瀨小段28地號來看,土地公告現值調幅高達48%,另外還有桃園廠區與彰化的廠區交易案。

  永慶房屋也認為,台灣房地產延續低利環境,加上旺盛的資金投入,大型地產物業投資盛況已再現,連續2年交易金額突破3,000億元。從統計數據來看,去年億元以上大型地產物業的投資買賣,土地、地上權案及商用不動產的全年交易金額分別為1,570億元、443億元、1,192億元,合計總金額高達約3,205億元。

  永慶房屋分析,投資房地產,為營建業、壽險業等,帶來相當可觀獲利、增值利益,展望今年大型地產物業市場,情況依舊樂觀,只要有合適的投資標的,不少公司法人,預估仍會積極評估,擴大資產布局。

 

 

 

供給大增 北市商辦租金漲不動

2014/1/9中國時報【陳宥臻╱台北報導】

世邦魏理仕昨公布台北市10大商辦,7成位於信義區,排擠敦南仁愛商辦地位。名辦中,不乏凍齡有術的28年國貿大樓。高力國際指出,今年台北市預計新增7萬1000多坪商辦供給量,是去年的1倍多,由於供給量大,租金行情恐漲不動。

世邦魏理仕昨評選北市10大名辦,包括遠企中心、國泰金融中心、大陸工程敦南大樓及新光摩天大樓等,其中起用28年的高齡國貿大樓,因高規格、設備完善、重視管理,依舊穩站名辦地位。

其他,如台北101大樓是頂級A辦指標,加上信義區的遠雄A1、華新麗華信義大樓、新光A12、統一國際大樓紛紛落成,已對敦化仁愛商圈商辦市場產生排擠效應。

世邦魏理仕指出,2013年第4季台北市A級辦公大樓平均租金,為每月每坪2555元,10大名辦租金高於平均租金17%至64%。

10大名辦中信義區就有7棟,其次是敦化仁愛商圈,有大陸工程敦南大樓和遠企大樓入列;西區商辦最凋零,僅剩新光摩天大樓。

10大名辦租客以金融、科技業為多數,顯示此類型產業對辦公大樓的品質要求較高,付租能力也較強。

值得注意的是,高力國際指出,2013年的北市商辦新供給量是3萬2000多坪,以遠雄金融中心和台北文創大樓為主;2014年預計爆增至7萬1000多坪,包括宏盛南京大樓、華南信義大樓和富邦敦南大樓等,因此租金行情預計持平。

不過,仲量聯行總經理趙正義認為,今年經濟景氣回升對商辦市場有利,租金行情可望年增5%。

 

 

 

台中地產!台74線完工打破蛋黃蛋白界線 房市新勢力崛起

2014/1/9【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

交通建設向來為房價之母,也決定了人口流向,過去被鐵道、旱溪隔開的大台中東半部地區,在環外道路「台74線」於2013年12月31日全線通車後,宛如被打通任督二脈!台74線從彰化新官交流道出發,一路往北,經由烏日區、南屯區、西屯區,東轉至潭子區、北屯區,再往南至太平、霧峰等地,大幅縮短大台中東側與市中心的交通時間。根據全國不動產企研室觀察,台74線通車後,沿途交流道吸引置產族移入,活絡台中東側房市,過去被忽略的潭子區、北屯區廍子段以及太平區新光段脫胎換骨,房價漲幅驚人,其中北屯區廍子段近三年房價漲幅近一倍!
 
北屯區為台中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人口密集帶動商圈發展,區內連鎖店家林立,不乏大型量販店,且鄰近洲際棒球場、大坑風景區,以及大坪林森林園區,生活機能完善,加上台中最後一塊處女地「水湳經貿生態園區」又將開發完成,如今又有台74線加持,通往市中心的交通時間縮短六成,吸引大里、豐原等外來購屋群族移入!全國不動產台中十期加盟店店經理詹淑惠表示,台74線通車後,到市區不必再經由車潮擁塞的文心路,開車至七期僅需15分鐘,房價也隨著交通活絡,進而水漲船高,近三年漲幅翻倍,目前最熱門的住宅地段為台74線周邊的廍子段與太和段,新成屋電梯大樓每坪約16-22萬元。
 
而潭子區在台中縣市合併前,即為台中工業重鎮,區內的台中加工區帶入大量就業人口,住宅需求穩量穩,近年又有重大交通建設加持,包含:潭子火車站台鐵高架化工程,與台74線全線通車,大幅提升,且房價相較於鄰近的11期重劃區、12期重劃區平易近人,吸引置產族前往卡位。全國不動產台中潭子加盟店店長林姿伶表示,台74線通車後,縮短一半交通車程,到七期購物商圈只需15分鐘,加上本區就業機會多,吸引許多上班族置產,近來房市交投熱絡,尤其以中山路地段為熱區,中古屋華廈每坪約為11-17萬元,而新成屋透天厝多位於潭子運動公園周邊的勝利路上,以地坪27坪為例,總價約1300-1500萬元。
 

同樣受惠於台74線的太平區新光段,通車前區內聯外交通全仰賴中山路,想要通勤至中科,就得耗時50分鐘,且飽受塞車之苦,被笑稱上班比到外縣市還遙遠!如今台74線通車後,車程縮短至15分鐘以內,並帶動沿線人口遷入,連帶提升住宅需求!全國不動產台中東區太平加盟店店長盧俊諺表示,新光段因鄰近大坑與新社風景區,且既有的樹德商圈、樹孝商圈發展成熟,區內又無風化場所,民風純樸,並兼具休閒和生活機能。而在比價效應影響下,新光段房價僅七期房價的三分之一,吸引台中科學園區及台中工業園區首購族前來置產!盧俊諺指出,目前新成屋電梯大樓多位於育賢路和新興路,成交均價每坪約為16-20萬元,中古屋電梯大樓則以「太子鎮」為指標性建案,成交均價約12-14萬元。
 
全國不動產企研室分析,台74線為台灣第一條內環線道路,2013年年底完工後,不僅紓解市區道路塞車窘境,並串連國道1號、國道3號,沿線交流道也連帶受惠,更擴大台中市腹地,從市中心往外推向舊有台中市、台中縣交界地,大幅提升台中東側區域房市質量,打破蛋黃、蛋白的界線,造就房市潛力新星。

 

 

 

法拍屋減19% 創6年新低

房價漲太兇 半數投資客不玩了

【王筱君╱台北報導】法拍市場素有房市「落後指標」之稱,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房價不斷上漲,法拍市場則漸趨冷清,根據寬頻房訊統計,2013年全台待拍物件僅3萬166件,成交金額約486億元,待拍物件較2012年減少7487件,減幅19.9%,待拍物件與成交金額均創近6年新低,顯示房市仍在多頭走勢。

去年全台待拍物件與成交金額均創近年新低,細分五都來看,待標物件數銳減,北市待標件數1060件、新北市1734件、台中市1846件、台南市3618件、高雄市4361件,皆為近6年新低。

待拍土地小幅增加

法拍業者歸納,「整體房市交易熱絡,房貸利率維持低檔,有缺錢的在中古屋即可脫手變現,不會等到法院查封。」寬頻房訊指出,法拍件數通常要等經濟環境差、房市交易停頓才會增加。
反觀土地待拍件數則有小幅增加趨勢,但104法拍屋總經理籃茂山強調,2013年有高達6成待拍地為共有持分,「正常都不會選擇此物件,標下也不太能用。」
因苦尋不著下手標的,有逾5成資深法拍投資客乾脆退出市場,宣告「不玩了!」景文科技大學財金系副教授章定煊認為,法拍市場萎縮反映房市大多頭走勢,「物件少、價格也不甜,自然投資客選擇退出。」

難以賺取短期價差

「市場愈來愈難做」,籃茂山透露,隨著奢侈稅2年移轉限制,投資客難以從法拍市場賺取短期差價,超過半數資深投資客乾脆「不玩了!」有10年操作法拍經驗的李先生抱怨:「房價漲太多,奢侈稅又要卡2年,根本懶得看了。」
投資客呂先生說,「這3年市場上可標案件,和5年前相比恐剩10分之1。」過去可找到和市價相差3~4成物件,現在根本不可能。因應奢侈稅,呂先生會優先選擇學校附近或公司行號旁的套房產品,賺取租金補貼。
投資客逐漸退出法拍市場,取而代之則是自住客比例提升,民眾若想在法拍市場撿便宜,呂先生建議,「眼光不要只放在北市,外圍區域偶爾可發現便宜物件。」他舉例,3年前在鶯歌陶瓷博物館周邊拍以每坪8、9萬元標下21坪,貸款8成只須準備40萬元自備款,現已漲到每坪15萬元。

 

 

 

容積率設限 讓經濟更難復甦

好房House Fun 2014/01/06【撰文/林左裕;插畫/溫國群】

近十年來,台灣國民所得及租金停滯,經濟成長遲緩,但房價卻一枝獨秀,尤其在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後,投資者對美國次級房貸所包裝成的相關證券,如不動產貸款證券化(MBS)或擔保債權憑證(CDO)等喪失信心,輔以各國政府藉寬鬆貨幣政策(QE)刺激經濟,更引發一波資金推動的房市漲幅。

由於低利率及低稅負,導致房價持續上揚,然而,目前台北房屋出租報酬率已是全球最低,全台的「空閒住宅率」高達兩成,台北市亦逾十三%。

儘管有這些對投資指標不利的因素,台灣房價仍是看回不回,原因即為之前筆者所說「政府的態度決定高房價」,一旦房價因各種政策因素推升後,所有權人得以藉此向銀行抵押融資,政府將騎虎難下,不敢或不願直接打房,就怕房市巨幅下跌引發金融市場震盪,前車之鑑如一九九○年的日本及二○○八年的美國,都因房市高漲後,經濟與政策逆轉無力支撐高房價,導致長期衰退或金融風暴。因此,筆者認為近十年房價的漲幅是「投資者吃財政部與央行的豆腐」。

在經濟學原理中,成本及獲利基本面等雖然都是決定價格的因素,但最後仍得視商品的供給與需求。商品的原料成本上漲後,若成品具「可替代性」,則需求不但無法隨成本上漲,反將因替代商品的存在而下跌,如數年前國際小麥價格上漲,國內麵包店倒風頻傳,便是因為國人可用米食取代麵食;而台北到北京的航線,經香港轉機的油料成本雖較高,但直航的票價卻較貴,就是直航需求所致。此外,美國近二十年來經常帳持續逆差,又是全球外債最大國,但美元卻未劇跌,因為各國對美元仍有需求。

營建署二○一三年十一月修正建築容積規定,未來都更區域容積上限為一.五倍、非都更區為一.二倍,比現行減少○.五倍以上。容積率管制可保障區域的人口密度及生活品質,亦可抑制土地價格飆漲,但緩衝期內將引發建商的搶建或搶照潮,增加房市供給、進而引導長期價格下修。

猶記得上波不動產價格在一九九三年的高峰時,全台陸續實施容積率管制,引發的搶照潮導致供給遽增,也使不動產後市低迷十年之久。如今歷史的房價高點與政策重現,二○一三年九月的建照申請數量復見新高,投資者、金融業者及政府應關切供給增加後,對未來房價所造成的影響,以防房市長期低迷再拖垮經濟的復甦。

(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

林左裕小檔案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博士,加州柏克萊大學訪問教授,華視「期貨與選擇權」主講教授,研究領域為不動產財務金融、估價及投資,著有《不動產投資管理》、《衍生性金融商品》及中英文學術及實務論文數十篇。  

 

<<其他 >>

工商區豪宅違建 「依法復原」拆6百廁

作者: 林彥汝 | TVBS – 2014年1月8日 下午8:05

台北市寸土寸金,現在出現一種工商混合區豪宅,建商將原本的商辦大樓,隔成住家出售,以內湖五期重劃區為例,1坪開價65萬,比住宅區大樓便宜20多萬,卻不合法,因此前年開始,建管處已陸續開罰3千多萬,這回有新策略,勒令要求建商將大樓恢復成商辦格局,其中特別是浴室及廁所,得恢復成公共措施,變成公用廁所,建管處估計,目前至少10棟違建豪宅,有675座住家浴廁,過年後就要依法拆除。

房仲領進門,印入眼簾的是2房1廳,浴室、廚房、陽台通通有,大片落地窗,採光很好,這間位於內湖五期重劃區的22坪小豪宅,開價1坪65萬,比同區其他大樓便宜20多萬,怎麼回事?

房屋仲介vs.看房民眾:「有的住戶,他是當辦公室使用,當然有沒有人把他當住家?還是有,可是他是違法的、算是不是合法化的。」

答案揭曉,豪宅蓋在工商混和區,辦公服務區,商辦當成住宅賣。TVBS記者林彥汝:「以這座公園為界,這邊是住宅區,可是我來到馬路另外一頭,這邊是工商混合區,兩邊房價差了20幾萬,來到工商混合區,照理說這裡的大樓都應該當成商辦使用,但建商卻把它蓋成住家賣給住戶。」

前年開始,建管處陸續開罰3千多萬,這回祭出新招,勒令要大樓恢復成商辦格局。台北市建管處工程司副總邱英哲:「所以我們要求他要按圖恢復原狀,讓原來的廁所或衛浴,都變成原來公共設施的一部份。」

真的沒聽錯,住豪宅,家裡廁所變公廁,原有的熱水淋浴間,高級馬桶,浴廁冷暖空調通通沒了,過年完,格局要改回商辦大樓的辦公室,隔成很多間的公用廁所,內湖五期重劃區,以石潭路為界,劃分成住宅區,工商混合及辦公服務區,地目用途不同,但賣房好賺,目前至少有10棟大樓違法蓋住宅,建管處估計,至少要拆掉675間豪宅浴室廁所,過年後將再度進行稽查,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圖便宜購買工商混和區豪宅,計畫趕不上變化,違建面臨拆除命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信誠瑞房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