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場及總體經濟>>

台股重挫逾百點 曾銘宗:短期現象 後市仍樂觀

鉅亨網記者蔡宗憲 台北  2014-09-10  12:16 

台股今(10)日大跌百點,蘋果雖然新機上市,但利多出盡電子股走勢一片綠油油,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今(10)日指出,是因美股回檔影響,僅是短期現象,對台股看法仍偏向樂觀。

曾銘宗今日出席證交所與新加坡交易所意向書簽約典禮,會後接受媒體訪問,針對台股今日大跌,他表示,美股回檔導致台股重挫,加上市場解讀中秋變盤影響散戶進場意願,認為都是短期現象。

他強調,今年以來上市櫃均量仍達128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成多。

針對外資投資台股資金情形,曾銘宗強調,以近期數據來看,外資的動作並不明顯,但證交所持續國際化,目前先與新加坡交易所簽訂意向書,後續也將準備與日本及倫敦交易所簽訂,對後續外資量能,仍偏正面看法。

 

 

 

從iPhone 6看台灣科技業的美麗與哀愁

2014-09-11 經濟日報 社論

蘋果發表會終於登場,執行長庫克一口氣發表4.7吋的iPhone 6、5.5吋的iPhone 6 Plus和首款穿戴式裝置Apple Watch等重量級產品。這次蘋果從善如流將螢幕放大,積壓的買氣爆發,預料將引爆「科技史上最龐大的一波換機潮」,法人估計今年底前,iPhone 6出貨上看8,000萬支,幾乎是上一代iPhone 5s的兩倍。

這個數字,比「台灣雙A」宏碁、華碩兩家公司的筆電、平板與智慧型手機等主力產品一整年的合計出貨量還要高。如以iPhone單價超過2萬元計算,市價超過1.6兆元,接近台灣中央政府總預算的全年歲出。外資美林證券估算,每支iPhone可為台灣帶進25美元(約新台幣750元)收入,隨iPhone 6出貨,有機會帶動台灣8至10月出口值提升兩個百分點,貢獻台灣今年GDP成長率增加0.4個百分點。

這筆龐大訂單要在短短幾個月內順暢交貨,難怪會有蘋果供應鏈主管直呼:忙到沒有時間睡覺;這也投射出台灣科技業的美麗與哀愁。台灣在大啃蘋果之際,應居安思危,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正加速走向低價化,而穿戴式裝置仍處於試探階段,台灣供應鏈廠商不能忘記歡樂背後的潛在隱憂,應即早啟動「壓力測試」,思考蘋果iPhone成長放緩後的未來營運走向。

不像其他科技品牌分批推出多款新機,蘋果每年固定一個時間發表新手機,龐大需求凝聚在瞬間爆發。這就像暴飲暴食,令身體腸胃難以負荷,對於供應鏈廠商而言,為了因應這瞬間需求,必須擴充產能、大舉招工,惟旺季過後,閒置的產能與人力管理形成一大考驗。

更值得注意的是,蘋果保密防諜功夫不如以往徹底,新品上市前早就被「看光光」,多數功能被猜中,還有不少產品樣機滿天飛。少了神秘感,加上產品上市習性被摸透,消費者擠在剛上市時排隊搶購,隨後迅速退燒,消費集中化現象愈來愈明顯,這對於蘋果供應鏈而言並不健康。

其次,蘋果iPhone一枝獨秀,把其他競爭對手都打趴,形成排擠效應,國內科技廠商被迫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吃到蘋果的業者消化不良,吃不到蘋果的廠商則個個苦哈哈。

第三,智慧型手機市場已出現重大的結構性改變,從過去的奢侈品,變成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預估,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將從今年的12.26億支一路成長到2018年18.72億支,再成長五成。但壞消息是,高階手機市場趨於飽和,蘋果、三星、宏達電領銜主演不再是票房保證,主要動能來自小米、聯想主導的的中低階市場,台灣廠商很可能「看得到、卻吃不到」。

這回蘋果iPhone 6雖然一推出就造成轟動,但銷售續航力有待觀察;至於Apple Watch,超過1萬元的售價被嫌太貴,而且還得搭配iPhone才能使用,後續發展可能受限。 如同銀行業者為了防患於未然,展開「壓力測試」,以評估金融風暴可能帶來的衝擊。國內蘋果供應鏈廠商,也應該開始啟動壓力測試,盤點蘋果iPhone成長放緩後,公司的未來營運走向。像鴻海為了淡化蘋果色彩,董事長郭台銘今年股東會上宣布集團布局範圍從原先八屏一網一雲,擴大到「十一屏三網二雲」,大舉投資4G等新事業,公司持續朝多角化發展,降低曝險部位。

不同於過去在PC產業,台灣不論代工組裝或零組件供應,在全世界都擁有壓倒性的市占優勢。在智慧型手機供應鏈,台灣落後韓國、大陸,主要靠蘋果、宏達電苦撐,大多聚焦高階市場。 未來智慧型手機走向低價化,大陸廠商以其龐大內需市場做後盾,先前透過山寨手機已練就一番好功夫,如今在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幾乎主導天下。台灣廠商必須趕快放下身段,避免過度依賴蘋果及高階市場,才能在第二波低價智慧型手機浪潮中,乘風破浪。

 

 

 

競爭力排名下滑透露的警訊

2014-09-08 經濟日報 社論

世界經濟論壇(WEF)日前公布全球國家競爭力排名,我國由去年的第12名下降到第14名,雖然名次下降2名,但仔細去看各細項排名,就會發現大多數的項目排名都在下滑。如果不是因為去年的經濟表現略有起色,使得台灣在總體經濟表現的排名大幅上升9名,可能今年的排名還會下降更多。

在排名下滑的項目中,包括了政府效能、市場開放與創新等,都值得國人與政府部門仔細探究。尤其是在WEF的分數計算中,除了一部分由政府公布的硬指標以外,大多數是由在台灣的多國籍企業針對台灣的各項指標做主觀上的評分,因此只要有一些重大事件發生,這些外國企業對於我們政府、社會或是法規的印象必然改變,主觀評分就有可能受到衝擊,從而導致排名大幅變動,這是解讀WEF的指標時必須先有所認知。

針對今年台灣競爭力下滑幅度較大的細項指標,我們來逐一檢視。首先,在司法與法規的相關指標中,以政府管制所導致成本增加的排名下滑最多,由去年的15名驟跌到34名。這一個指標所代表的意義是,我們政府的管制過多,企業因此付出過多的經營成本。但是為什麼在過去一年之間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最主要是因為幾項政府鬆綁的重大政策無法落實,而讓外國企業對於政府(包括行政門與立法部門)的效率不滿意,比方說,自由經濟示範區與服貿協議等,都是自由化過程中具指標性的法案,但是顯然進展太慢,外國企業因此對我國政策開放有所不滿。

另外,以法律解決民間與政府爭議的效率,排名從去年的52下滑到75,這也顯示司法部門在解決民間與政府爭議的速度太慢,同時,司法獨立性與政治人物的可信度排名都下滑5名左右,這些都是針對行政、立法與司法部門效率不彰,而顯現出來的結果。

其次是創新因素,在政府購買高科技產品方面的排名,由去年的第8名驟降到24名,可能是因為政府預算移動到社會福利支出,而讓科技支出受限所產生的結果。再來就是民間在R&D的支出排名也由去年的11名下降到18名,顯示民間的R&D相對於其他國家也有明顯不足,這是另外一個需要企業部門警愓的部分。其他如國際通路的掌控及行銷市場延伸的能力等兩個指標,排名也下滑不少,這些因素都表示台灣企業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將會遇到更多挑戰。

第三,在市場效率中,也有幾個主要的問題。其中名次下滑最多的就是買家的購買行為排名,由去年的第6名下滑到14名,這個指標所表示的意義是,台灣企業的買家愈來愈只考慮產品價格,而不考慮產品的品質及其他因素。另外,因為農業政策而產生的成本排名由去年的42名下滑到49名,主要是台灣對於農業的保護過多,而導致企業必須支出更多採購成本,這其中很可能與美牛、美豬和大陸農產品開放與否的爭議有關。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台灣企業面對進口商品的實質稅率竟然在144個國家中排名第70名,雖然比去年的72名略為改善,但是顯然台灣企業必須面對更多的進口稅,而導致競爭力大受影響。也就是說,我國如果能夠與更多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議(FTAs),不但我們可以拓展更多國外市場,而且國內產業也可以享有更廉價及免稅的進口品,這也可以增加國內企業的競爭力。

總而言之,今年台灣在WEF的國家競爭力排名,變動幅度相當大,尤其是關於法律體制及市場開放的排名,下滑最多,表示國際之間對於台灣的法制與開放仍然存有很多疑慮,現在很多檢討聲音都指向行政院財經部會,事實上,在整體競爭力評比上,台灣政府效能包括了行政、立法與司法三個部門,甚至企業也有責任,這次的排名下滑透露很多警訊。

 

 

 

UN:調薪 經濟才能真正復甦    

中央社 – 2014年9月11日 上午2:56(中央社日內瓦10日綜合外電報導)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今天表示,今年的全球經濟只會溫和成長。聯合國並呼籲調高薪資,以提升需求與投資,全球經濟才能夠真正復甦。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警告:「全球經濟與金融危機爆發6年後,全球經濟還沒有走上穩定成長的道路。」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2014年貿易和發展報告,今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約在2.5%至3.0%之間,高於2012年與2013年的2.3%。

這份報告指出,預料開發中國家今年經濟成長率在4.7%,高於去年的4.6%;已開發國家今年成長率則可能達到1.8%,高於去年的1.3%。

然而報告共同撰寫人卡爾加諾(Alfredo Calgano)警告,2007年金融危機開始前的徵兆,現在又出現了。

他告訴法新社:「股市泡沫、信貸門檻低且金融產業基本上依然規範不足。薪資差距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相反的,反而惡化了。」

UNCTAD專家警告,問題在於「全球經濟復甦力道依然疲軟,支持經濟復甦的政策非但不適當,而且常常前後不一致」。

這份報告特別嚴厲批評許多已開發國家相信撙節措施與調降薪資能刺激經濟復甦,並付諸行動。報告認為,這些做法反而「大大降低內需」。

報告說,相反的,希望經濟穩定復甦的國家應該將重點放在提高薪資,並縮小薪資差距。

卡爾加諾堅定認為:「經濟復甦引擎必須植基於需求面。」

報告認為,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全球經濟已經開始穩定復甦,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已經加速的看法太過樂觀,而且將成長歸功於撙節與市場改革是錯誤、更是危險。

有人認為經濟開始加速,因此呼籲已開發國家停止預防性措施並停止振興經濟政策,並建議開發中國家也這麼做。

相反的,UNCTAD呼籲各國同時採取擴張性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免有人囤積流動性資產並將資金導入投機事業。UNCTAD並呼籲各國縮小薪資差距,以提振需求並提升收入而非負債。

開發中國家則應該擬定政策,讓經濟活動多樣化。(譯者:中央社何世煌)1030911

 

 

 

日圓續貶 日股躍6年新高

2014/9/11蘋果日報

逆勢收紅

【賴宇萍╱綜合外電報導】在Fed升息力度恐大於預期下,亞洲主要股市昨普遍走跌,惟日股在日圓持續重貶激勵下逆勢收紅,東證一部收盤上漲0.55%,收6年新高1306.79點,今年來由黑翻紅,日經225指數也收8個月新高,連續第3個交易日收紅。日圓兌美元連3日走貶,昨再貶0.56%至106.8,續創6年新低。

日本內閣府昨公布,7月核心機械訂單月增3.5%,連2月成長,但力度不如預期,且較6月的8.8%增幅明顯放緩,反映企業對投資前景仍有疑慮。內閣府指出,1筆超過100億日圓(9374萬美元)的大型訂單推高了整體數據。
儘管自4月上調消費稅以來,日本一連串經濟數據表現不佳,但日本政府仍有意按計劃在明年10月再次上調消費稅。

日本明年再升消費稅

日本內閣府副大臣西村康稔強調,日本經濟當務之急是擺脫通縮,否則刺激措施與其他經濟政策都不會奏效,而進一步上調消費稅將為醫療等公共服務帶來更多資金,並有助減少財政赤字。
對於日圓持續走軟,兌美元貶至106低位,西村康稔表示他並不擔心,「毫無疑問,日圓走貶有利日本整體經濟」。西村康稔指出,之前日圓過度走強,目前只是在修正階段,儘管日圓進一步走貶將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因為原料與燃料成本將隨之升高,但總體來說,無疑將利大於弊。

有望實現2%通膨目標

不過部分日本企業高層已開始對日圓購買力的下滑表示憂心。日本央行(日銀)副總裁岩田規久男坦承,現在日圓走貶對出口的利多,比不上2000年代末期,但指出,日本企業仍有可能克服日圓疲弱帶來的進口成本上升影響。
岩田規久男強調,日銀有望實現2%的通膨目標,不過日圓疲軟雖可能暫時推高物價,但長期而言,僅靠匯率走貶並不能提升通膨。
日本核心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費者物價指數)已連14個月成長,扣除消費稅調升因素後,7月核心CPI年增幅達1.3%。

核心CPI連14月成長

但《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儘管官方數據顯示,日本物價成長逐步朝日銀設定的目標邁進,但由東京大學學者依照超市日常用品銷售數據來計算的UTokyo Daily Price Index來看,在同樣不計入消費稅調升影響的情況下,日本物價不但從5月初開始持續下滑,且近來還有通縮加速的跡象,恐反映日本民間消費仍未擺脫通縮隱憂,對日本未來經濟動能再添陰霾。

 

 

 

Fed擬改措辭 可能提前升息

2014/9/11【經濟日報╱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美國聯準會(Fed)官員正考慮調整對利率走向前瞻指引的措辭,讓他們有更大的彈性因應經濟變化,或許在Fed下周決策會議後的聲明中就會做重大宣布,這可能被市場解讀為Fed提前升息的線索。

今年3月來Fed一再表明,結束每月購債的量化寬鬆(QE)措施後,基準利率還會維持在低檔「相當長一段時間」(一般認為意指至少六個月)。但隨QE預計10月喊停,Fed也接近達到促進充分就業的目標,這項保證很快就會顯得不合時宜。

市場根據「相當長一段時間」推論,明年夏季是最可能升息的時機。有鑑於此,Fed決策者正在辯論該不該從會後聲明移除這種說法。負責Fed貨幣決策的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訂於16-17日開會。

如今FOMC成員不分鴿派或鷹派,都批評「以日期為主的前瞻指引」不妥,認為決策應以經濟情勢為依歸,而不是受時間表束縛。

立場鷹派的費城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普洛瑟上次在FOMC會議上,就對「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用語表示關切,上周末更表示:「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改變措辭,改成允許升息時間點比目前眾人預期的更早,也比我們前瞻指引所暗示的更早。」

立場鴿派的波士頓聯準銀行總裁羅森格倫也說:「我們該換掉提供日期式的前瞻指引,轉而聚焦接下來的經濟數據透露什麼訊息,能否在合理時期內達到充分就業與2%通膨目標。」

 

 

 

全球報摘-亞洲華爾街日報重要新聞

作者鉅亨網編譯李業德 綜合外電 | 鉅亨網 – 2014年9月11日 上午9:40

▲美元兌主要貨幣匯率反彈上漲,尤其是跌勢可觀的日元,近期兌美元下滑幅度已引起政府官員注目。美元兌日元身價本周飆漲至 6 年新高,並於周二上觸高點 106.46 美元。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 (Taro Aso) 和經濟部長甘利明 (Akira Amari) 發出警告,表示不希望見到日元身價進一步大跌。分析師們認為,日元短期的走向前景,都繫於美元的走勢方向,專家們同時也預期日元會越跌越深。

▲蘋果 (Apple)(AAPL-US) 昨日發表新一代智慧手機 iPhone 6 同時,也首度推出行動支付功能 Apple Pay,搭配 NFC (近距離無線通訊) 技術,訂於 10 月份在美國上路。儘管分析師預料,蘋果此舉將在美國電子商務市場掀起旋風,但要在亞洲上路還有得等。IG Group 駐新加坡市場策略師 Ryan Huang 預估,Apple Pay 很可能得費時至少 4 年才會來到亞洲。由於使用 Apple Pay 需要借用蘋果用戶的 iTunes 帳號,而 iTunes 直到在美國推出 9 年後的 2012 年,才在亞洲開始使用

▲盡管蘋果 (AAPL-US) 的新智慧手機 iPhone 6 是在中國組裝,但這次中國卻被踢出全球首賣地區名單,許多中國粉絲對此感到不解,部份人士認為由於來自中國的 iPhone 間諜照等事件頻傳,這是蘋果回應的一種懲罰手段,然而也有一派說法是中國工信部迄今尚未發出這兩款手機的進網許可證。

▲法國興業銀行 (Societe Generale) 最新一季的「天鵝風險圖」出爐,令人較為意外的是,雖然全球頭條鎖定歐洲的通縮風險,不過法興卻認為,短期可能造成衝擊的黑天鵝事件,撇開地緣政治不看,最需要擔心的是中國經濟硬著陸。當然,法興沒有漏掉對歐洲的注意,歐元區掉入低通膨陷阱,是另一隻必須注意的黑天鵝。不過,如果歐元區達成財政聯盟,就會是白天鵝事件,發生的機率估計為 10%。

 

<<台灣房產相關>>

買賣拉鋸! 雙北房屋去化天數拉長

作者黃宇潔 | TVBS – 2014年9月10日 下午4:17

預期房價會往下跌,不少購屋族紛紛縮手,看屋不買屋,因此造成雙北市的房屋去化天數大幅拉長,台北市以往平均33天,現在要超過57天,新北市也要53天。

專家分析,賣方讓價空間小,買方也不願意高價買,一來一往拉鋸下,想要成交難度也拉高了。

房仲業者陳泰源:「總價是3300萬,它的房屋權狀55坪,所以一坪大概是60萬。」

老房子賣一坪60萬,不少購屋族一聽就卻步。房仲業者陳泰源:「目前是賣3個多月了啦。」

價格談不攏顯然是最主要原因,根據調查,超過75%的民眾還是認為,現在房價太高了。房仲業者陳泰源:「在跟屋主簽委託通常是3個月,然後可能是3個月內就搞定,1、2個月房子就會賣掉,那可是現在(賣屋期)拉長了,所以我們一般,我們在跟屋主簽委託的時候,都希望屋主給我們半年(時間)。」

確實在統計數據當中發現,在台北市房屋去化天數,從第1季的33.7天 ,拉長到第2季的57.5天,新北市也超過53天。

房仲業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買方認為,市場價格應該會有一定程度修正,所以並不急著這個時間點進場,但是賣方他反而認為,價格修正幅度有限,所以讓價的空間也相對比較有限。」

打房政策雷厲風行,再加上央行可能升息,你要等,我也不賣,房地產市場上演買賣拉鋸戰。

 

 

 

房市冷 北市大安新屋仍破億

地段保值 在地客狠掃2戶

2014年09月11日 蘋果日報【潘姿羽╱台北報導】

房市冷颼颼,只要有大安區燙金門牌,億元建案照樣賣!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新建案「麗水自在」5月公開銷售,現已售7成,實價登錄昨也揭露2戶總價破億元的成交紀錄。業者透露,這2戶買方都是大安在地客,對地段認同度高、下手快。

北市最新一波實價登錄顯示,大安區有2筆麗水街17巷新成屋成交,推估為銷售中建案「麗水自在」,分別為總價1億6658萬元、單價167.8萬元的7樓戶,和1億2598萬元、單價149.2萬元的5樓戶。

雙明星學區加持

「麗水自在」專案經理范國軒表示,青田街、永康街、麗水街這個區塊有獨特的人文風情,加上金華、新生國小雙明星學區優勢,買方幾乎都是附近鄰居,實價登錄這2戶也是同一家族購買,更有客戶當天來看很喜歡就直接下定。
雖然該案每坪開價180~210萬元,若以均價195萬元來看,與實價登錄揭露的成交單價167.8、149.2萬元約有1~2成的價差。范國軒表示,民眾普遍仍會議價,因此開價會略高,但以成交行情來說,在這區算表現不錯。
住商不動產台北師大店店東游聖獻認為,這個成交價並不算高。他解釋,今年7月曾成交1戶青田街屋齡40多年的大樓,每坪成交價115萬元,「麗水自在」是全新房子,這個價錢很「親民」,可能因為產品規劃中間坪數,客層較有限,加上現在市場沒那麼熱。

每周25組客看屋

北市房價漲至高點,今年政府又陸續拋出稅改等政策,多數建案冷冷清清。但大安區「麗水自在」開案至今,每周都有20~25組客戶,「御境言」每周也有10多組客戶。范國軒認為,像淡水、新莊等供給量大的區域,買方擔心會有拋售潮,進場意願降低,但大安區地段保值且案量稀少,買氣較不受市場氛圍影響。

市區客財力雄厚

「御境言」專案經理周玉堂則說,建案規劃小坪數20~24坪,總價約落在2000~3000萬元,購屋門檻較低,地段又保值,買方多為在地的新婚、首購客,目前銷售達8成。
永慶代銷處長何彥煒分析,央行擴大信用管制區,使外圍重劃區的自備款增加,民眾無力負擔,成交量便大幅減少,市中心客層本來就財力雄厚,看到地點佳的產品就會出手,因此雙北市精華區的房市影響相對較小。

 

 

 

名品城動工 高鐵青埔站房價俏

中央社 – 2014年9月10日 上午7:14(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10日電)

國泰人壽在高鐵桃園青埔站產業專區投資新台幣200億元建設,華泰名品城今天動工;房仲表示,有建設就有工作機會和住屋需求,當地1到2年新成屋平均房價站上每坪28萬元到32萬元。

位於桃園青埔高鐵特區,台灣首座戶外露天購物商場(GLORIA OUTLETS華泰名品城)今天動工。台灣房屋智庫經理江怡慧表示,商城提供當地就業機會,且因鄰近桃園國際機場,又有機場捷運線,佔盡地利、交通之便。

江怡慧指出,國泰人壽在產業專用區投資200億元建設,打造台灣第一座國際折扣名品購物城,從台北出發,坐高鐵僅一站的時間,吸引北台灣的市民;對觀光客而言,更可以此站為終點行程,消費後,行李可以直接送到機場;或是觀光客入境首站,都具有吸引力,便利程度媲美香港的東涌站。

台灣房屋青埔國際營運中心副總經理彭成貴指出,名品城動工讓青埔未來發展吃了定心丸,2012年時,當地1到2兩年新成屋房價仍在1字頭,平均房價每坪18萬元到22萬元,現今每坪行情上看到28萬元到32萬元,2年的光景漲幅達50%。

在預售屋方面,彭成貴說,2012年均價約23萬元到25萬元,如今預售屋已站上每坪32萬元到35萬元,漲幅亦有40%,顯然1到2年內的新成屋價格成長較預售屋更有爆發力。1030910

 

 

 

大園推案量大增 銷售不如預期

2014-09-11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

今年(103年)以來,大園市區共推出逾500戶的新成屋與預售屋,是近三年來的高峰量,但也因推案量大增,且受房市持續走弱影響,加上大園客戶保守,在鬼月期間購屋也盡量避免,因此,大園近一季以來的房市人氣及買氣,呈現弱勢格局。

如年初進場的「康閤幸福居」,地段就位於大園國小對面,距大園交流道只約3、4分鐘車程,區域生活機能也不差,且全規劃市場上接受度較佳的二、三房產品,但卻因近期看屋客從公開之初的50組/週,明顯降至10餘組/週,銷售成績自然減慢不少,銷售率才剛爬上五成而已。

另外,設外接待於和平路上的「澄匯」預售案,基地則於九月初開工,因和平路車流不少,故尚有近20組/週的看屋量,不過近期也是受市況走弱影響,成交速度也明顯減慢,目前全案僅銷售約三成。

至於單價最低的「馥悅」案,每坪雖僅開價18萬上下,走低總價路線,但受限於鬼月期間不宜購屋及市況不佳的影響,週來客甚至降到3~5組,銷售成績幾乎裹足不前,目前只售出約五成。由此看來,政府雖未將大園列入管制區,但整體房市氛圍仍持續走弱,且供給量大增等影響,形成連大園地區這種低單價的首購建案,也明顯受到波及。

 

 

 

高雄氣爆唯一受惠 楠梓長線房市看漲?

2014/9/11【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

據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觀察,在高雄前鎮、苓雅區氣爆慘劇後,高雄工業區房市幾乎全受波及,新成屋與預售屋市場成交量驟減,如小港、前鎮、仁武、楠梓等區;其中,楠梓算是情況最特別的一區,因氣爆之後,加深高雄市政府與當地居民要求中油五輕遷廠的意志,使遷廠題材持續發酵,業界與長線置產客亦頗看好楠梓未來房價。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中油五輕蓋廠前,行政院就已承諾,五輕會於民國105年關廠。然而,石化業為高污染性產業,向來「蓋廠不易遷廠難」;蓋廠不易的原因,是居民反對,遷廠難的原因亦然,石化業者很難找到替代地點,且石化產業聚落一旦形成,遷廠難度與成本更高,業者通常意願低落。

因此,楠梓五輕廠的中、下游業者,不斷透過石化公會的力量,向高雄市政府、經濟部與行政院游說,希望五輕別在105年關廠,或者讓民間業者承接五輕廠,繼續保持運轉。但在前鎮氣爆發生後,楠梓居民要求五輕「準時關廠」的聲浪高居不下,高雄市政府要求中油遷廠的態度亦趨堅定。

雖然氣爆之後,楠梓區因工業區因素,新成屋與預售屋的成交量銳減,但隨著中油五輕遷廠機率升高,民間預期遷廠後,當地房價增值空間高,所以長線置產客進場的意願也逐漸回升,業者在楠梓推案信心依舊很強,尤其以高雄大學特區案量最大,今年特區推案量已破百億以上。

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張永義表示,楠梓高雄大學特區為重劃區,居住環境甚至比市區許多地段來得好,再加上中油五輕遷廠的利多,民眾預期遷廠後,楠梓整體環境與房價會比現在來得更好,所以有部份購屋族與置產客仍願意進場,尤其以高雄大學特區最受青睞。

張永義分析,高雄市算是個工業重鎮,其實氣爆對當地客買盤影響不大,成交量減少應是短期效應;但對外來客影響較深,例如來自於台北的投資客,就會避開工業區的房子。不過楠梓算是最特別的地區,因為受惠中油遷廠利多,所以房價反而看漲。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若是自住客,楠梓高雄大學特區相對市區低單價、且生活機能也越來越好,談成好價格仍可購買;但若是投資或置產,縱使楠梓受惠於氣爆事件,使中油遷廠機率提高,但因這一波楠梓房價已拉升不少,所以在進場之前,仍須更為務實、謹慎,緊密追蹤中油遷廠時程是否有變,以免遷廠落空而空歡喜一場。

 

 

 

花蓮千坪精華地段招標 受矚目

2014/9/11【聯合報╱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國產署10月初將公布今年最後一批設定地上權招標案件,其中預計在花蓮市中心推出面積1310坪土地。國產署花蓮辦事處主任吳泰焜表示,此地屬花蓮精華地段,權利金底價約為市價的3至5成,頗受飯店業者及建商關注。

近期除財政部要推實價課稅外,也有升息疑慮,使房市不確定性因素大。不過,隨著經濟復甦,民眾消費力大增,觀光財也愈來愈好賺。

吳泰焜說,花蓮觀光飯店需求很高,暑假期間飯店經常一房難求,加上蘇花公路改建工程預計106年通車,將為花蓮帶來更多觀光人潮。吳泰焜說,即將招標設定地上權的花蓮土地面積約1310坪,位於花蓮市美崙地區,就在花蓮縣府辦公區周邊,生活及商業機能均佳,且三面臨路、基地方整,適合建觀光旅館,或開發住商混和的住宅。此次招標權利金底價設定為市價的3至5成,預估權利金收益約為1億1691萬元。地上權存續期間為70年。

吳泰焜透露,此案尚未正式公告,已經有許多飯店業者、建商或開發商「聞風而來」,詢問相關細節,有信心可以順利標出,活化國有地。

 

 

 

觀光效應!近3年飯店個案交易總額破百億

2014/9/11【MyGoNews蕭又安‧方暮晨/綜合報導】

根據實價資訊,2014年5月又一整棟飯店交易,為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的「喬美旅店」,總價6.48億,建物面積966坪,台灣房屋智庫統計近3年北市整棟飯店交易總金額達108.87億。

台灣房屋智庫市場經理劉志雄分析,台北市觀光旅遊人次持續攀高,帶動飯店住房需求,不僅有保險業者為尋求穩定投報買進置產,也有投資大戶鎖定中、小型飯店陸續收購,使得飯店交易絡繹不絕。

                       

 根據台北市觀光傳播局統計,2013年度台北市的觀光外匯收入達58.13億美元(約1,751億新台幣),幾乎佔全國觀光外匯收入123.22億美元的一半。另外,2013年外籍旅客到訪台北市約有703.8萬人次,每人每次創造的消費則有825.9美元(約24,881新台幣),他們在台北市平均停留天數有3.61天,使得飯店住房需求激增,進而刺激整棟飯店交易。
 
劉志雄表示,觀察這些交易的飯店大都位於中山、中正兩區,都具有交通優勢及鄰近知名觀光景點,以2014年5月交易的「喬美旅店」來說,位於光復北路、八德路上,鄰近松山文創園區、饒河街光觀夜市,距離台北101也不遠,能滿足觀光客的需求,所以吸引買方的青睞,願意以6.48億買進。
 
劉志雄指出,一般來說,購買整棟飯店比起辦公大樓可以享有穩定投報,不怕沒有租客的問題,所以吸引許多保險業者買進,然後售後回租,例如:台灣人壽買進華國飯店、新安東京海上保險購入洛碁大飯店,新光人壽標得志嘉襄陽大樓(樂客商旅)。
 
劉志雄進一步表示,政府訂定2014年來台旅客,由2013年802萬要衝上900萬人次,2011年6月開放陸客自由行後,更開放36個大陸城市居民申請,每日核准從最初500人,2014年4月放寬為4,000人,預計年底再提高到5,000人,並且計畫10月起在台停留時間將從15天延長至30天。此舉為台北市的飯店經營者打入一劑強心針,勢必帶動投資人布局飯店旅館的意願,整棟飯店的交易熱度可望持續增溫。

 2  

 

 

奢侈稅停徵 房仲:房市交易量將放大

2014/9/11【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財政部擬取消奢侈稅,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指出,目前房市氛圍是買方不進場,賣方因為奢侈稅出不了場,若市場無奢侈稅閉鎖干擾,有助投資客拋出物件,加速交易量放大,市場恢復正常。

徐佳馨表示,對移轉產生巨大閉鎖效應的奢侈稅,不適合做為長期固定稅。奢侈稅上路以來,無辜受罰者眾、有心規避者寡、稅收也不如政府當初預期,移轉稅中的土地增值稅是地方重要稅收之一,長期閉鎖將對地方稅收產生重要影響。

徐佳馨認為,現階段房價已來到高點,加上銀行緊縮銀根,在此氛圍下,若政府讓奢侈稅落日,有機會加速投資客拋出物件,量能放大後,是否會撼動房價,還需觀察接下來房市的表現。不過,若政府真的能落實實價課稅,那麼實價課稅的威力其實更大過奢侈稅。

徐佳馨指出,買賣雙方都必須認知到一個現實,就是房地產「怎麼買、怎麼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餿油風暴與住居難題 根源如出一轍

2014-09-11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

中秋節前夕驚爆的餿水油食安風暴,這幾天可說愈演愈烈、愈滾愈大。到目前為止,相關單位還是沒給個讓民眾真正安心的交待;直屬主管機關衛福部只派出食藥署來當擋箭牌,做出的檢驗報告也被外界痛批,根本是在替特定廠商護航、替自己保官位。當然,管理全國食品安全的稽查人力及經費嚴重不足的老問題也再度被提出。

另外,餿水油理論上是廢棄物,而廢棄物之主關單位應該是環保署,所以餿水油拿來權充食用級豬油,顯然兩部會之間也出現橫向聯繫問題。另據報導,台灣去年還從香港(有說法認為其實來源是中國)進口200萬噸以上的餿水油,官方說法是作飼料用,但直屬主管單位農委會對這些餿油的實際流向,至今也交代不清。

更嚴重的是,相關單位到現在為止,似乎還沒搞清楚民怨沸騰的核心所在。食藥署幾天前派出御用學者表示「一天只吃一滴,風險很低」的話,當然被鄉民譏諷「大便也能吃」。還有,這幾天一些接受民眾退貨的中小型食品廠家也是受害者,因為他們是信任政府的GMP制度,豈料竟採買到出問題的豬油。

這樣的情況,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沒錯,高房價民怨的背景不也如出一轍?官員渾然不察庶民疾苦,簡化居住需求,假設所有人都能透過自由市場買到或租到房,因此實際推動住宅政策的只是營建署底下的國民住宅組;殊不知撇開持續惡化的高房價現象,總有某些弱勢族群,是有錢也買不到、租不到居所的。

再者,財經相關部會無法開源創造多元且穩定的投資環境及管道,加上貨幣寬鬆及調降遺贈稅率,最後結果就是過多資金沖刷房市、墊高房價;形成近乎百業難振,房市卻能獨走的怪異現象。更別說制度面上稅制(基)扭曲及資訊不透明、不對等的問題,極端有利短線炒作,結果就是使房價非理性飆漲。

的確,食品安全及不動產相關制度的謬誤,可謂環環相扣,且形同制度殺人。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整個財富重分配制度失去功效,加速貧富差距惡化,不動產市場短線投機風氣盛絕對是幫兇;而民眾購買力原地踏步,但通膨等因素原物料漲不停,導致一般商家不敢漲太多,只能減量或壓低成本。

這時,一些黑心業者就利用旁門左道,提供壓低成本,又能騙過政府半調子檢驗的偏方,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從毒澱粉加入奶粉中,塑化劑充當起雲劑加入飲料,棉仔油加銅葉綠素權充高級橄欖油,到現在爆發的回收餿水地溝油,精煉再製成通過GMP認證的豬油,一而再再而三都是證明。

從高房價衝擊到食安風暴每年一爆,證明台灣官僚已經徹底失能,制度面也已整個崩壞。這些問題所累積的民怨,如導致K黨失去政權還事小;試想,人們的飲食與居住需求都無法得到起碼的保障,甚至恐懼吃到問題食物,恐懼明天不知落腳處在哪理,台灣的經濟社會安定,將遭受最嚴重的衝擊!

 

<<其他 >>

地價稅自宅優惠 22日前申請

2014/9/10【聯合報╱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103年地價稅即將於11月1日開徵,財政部賦稅署表示,如有符合自用住宅用地規定的土地,且尚未申請適用地價稅優惠稅率者,可於9月22日以前提出申請,民眾千萬別錯過省稅機會。

1  

賦稅署表示,地價稅基本稅率為1%,同一直轄縣市的土地地價總額必須合併計算,如果超過縣市政府公告的「累進起點地價」,就必須依累進起點地價的倍數,按累進稅率課稅,稅率從1.5%到5.5%不等。

賦稅署表示,除了自用住宅外,符合特別稅率用地或減免稅地的規定的土地,包括工礦業、私立公園、動物園、體育場所、寺廟教堂、政府指定名勝古蹟等用地,以及經主管機關核准設置的加油站、供公共通行騎樓走廊、因山崩、地陷、流失、沙壓等環境限制及技術上無法使用等土地。

賦稅署表示,過去年度已依規定申請適用特別稅率或減免地價稅,並經核准者,就無需再提出申請。若適用特別稅率或減免的原因或事實已消滅,納稅義務人要向所屬地方稅稽徵機關申報,如未申報而有逃漏稅或減少應納稅,依法要補稅外,還會處以短匿稅額3倍以下的罰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信誠瑞房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