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場及總體經濟>>

經部人才斷層 台灣經濟現隱憂

中央社 – 2014年8月10日 上午11:44(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10日電)

經濟部長張家祝閃辭,在政壇投下震撼彈,工商大老以「相忍為國」勸留,不過,向來「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經濟部,正面臨人才外流隱憂,才是台灣經濟的最大警訊。

不滿政治口水、杯葛,阻礙政務推動,經濟部長張家祝7日憤而請辭,包括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榮譽理事長張安平、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都表不捨,希望張家祝能平復心情接受慰留,再為台灣經濟打拚。

其實張家祝不是第一個因被立委羞辱掛冠求去的首長,產業界齊聲力挺,在於台灣產業前有韓國強敵,後有中國大陸追兵,經濟部長是經濟與產業轉型的重要舵手,豈可一日無人坐鎮。

張安平表示,今年台灣經濟表現不錯,但明年未必會好,未來12至24個月是台灣經濟轉型的重要時刻,不論對外貿易、產業結構及能源等議題,都需要強勢且了解經濟的領導人。

林伯豐說,經濟部是企業靠山,政府花盡心力、資源培養人才,立法委員問政時應給予適當尊重,要就事論事,否則換人執政時,就會深陷惡性循環惡果。

不過,經濟部業務包山包海,一有風吹草動,不管是不是該經濟部主管,外界矛頭總是指向經濟部,尤其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一役,明明各相關部會均有派人與會,談判過程也透過各公協會與產業溝通,但輿論還是猛批經濟部,難怪主談代表要感歎「有功無賞,打破要賠」,頻生「不如歸去」念頭,讓國家多年培養的人才資源付諸流水。

細數經濟部近兩年來一級主管汰換率極高,如以身體健康為由,向張家祝請辭退休的前次長梁國新及國貿局長張俊福,在服貿談判中忍辱負重,負責談判及協調,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都稱讚「服貿是好協議不簽可惜」,但在台灣「逢中必反」的疑慮下,已簽署一年多的服貿協議遲遲無法生效。

如今,面對中韓FTA年底即將簽署,涉及8000多項貨品的兩岸貨品貿易談判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加上台灣參與區域整合腳步不容稍緩,經濟部角色更顯關鍵與吃重。

另外,由經濟部轉赴科技部任職的官員也不少,不僅工作量大減,主責業務一問三不知也可矇混過關,與在經濟部工作量大相逕庭。據了解,這樣的對比,讓目前想從經濟部轉任科技部的履歷表「很多」。

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受訪表示,經濟部目前確實面臨中階主管斷層的難題,其中以工業局及貿易系統最嚴重。

他說,工業局是因其他單位及部內局處有借將需求挖角;貿易系統則是很多12職等的駐外人員屆齡或因家庭因素提前退休。

杜紫軍指出,為因應人才斷層,經濟部摒除以往以傳統年資為評量標準,積極培養年輕優秀的中階幹部,增加其歷練,以應付未來各項經貿談判及產業轉型議題。1030810

 

 

 

區域經貿整合 台灣無法迴避

中央社 – 2014年8月10日 上午11:39(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10日電)

全球區域經濟加速整合,台灣無法迴避經貿自由化和國際化課題,在正面迎接挑戰考驗之際,或可進一步多方省思。

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加速進行,中國大陸與南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即將完成,而台灣卻停滯不進,華爾街日報(WSJ)日前刊登「台灣自甘落後」(TaiwanLeaves Itself Behind)評論,對台灣發出警訊。

文中提到,中國大陸與南韓今年底打算敲定自由貿易協定,會對台灣帶來問題。台灣出口商品,從石化、鋼鐵、紡織到機具,5成到8成與南韓出口商品重疊。

從產業面觀察,台灣資訊電子產業已面對國際化和自由化挑戰,機械工具機產業仍有部分優勢,但正面臨嚴峻考驗。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指出,台灣資訊電子產業,早已國際化和自由化,公會的企業會員,並不懼怕國際化和自由化,電子資訊產業不僅熟悉國際化和自由化,也是其中受惠者。

面對中韓今年底可能完成FTA談判,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表示,在工具機和機械產品,不同領域有不同影響,不見得是一面倒。例如在綜合加工機(machinecenter)部分,台灣比韓國強,影響會比較小。

卓永財表示,韓國也想切入滾珠螺桿和線性滑軌等產品領域,但競爭力還不夠。

卓永財也不諱言,在車床產品,韓國對台灣的影響較大,在產業機械部分,韓國有些產品對台灣會有影響。

整體來看,台灣的經濟型態,無法迴避經貿自由化和國際化課題。

童子賢指出,台灣外交處境艱辛,在國際政治現實下,台灣以電子業、工業和商業服務等經濟和貿易實力,對外展現自己的活力。因此,台灣內部長期經歷自由化和國際化議題,可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卓永財表示,台灣是海島型經濟,開放是必然趨勢。從整體來看,要審視國內外關係、台灣產業結構變遷、迎合開放環境,台灣作為海島型經濟,這是必然的。

在國際化和自由化浪潮中,台灣需進一步維持優勢。在機械和工具機產業,卓永財建議,台灣可把電子設備產業機械附加價值拉高,要找出利基和強項。

在智慧自動化和機器人產業,政府已具體規劃,未來6年,以利基型市場為發展方向,預計2020年,將台灣打造成全球智慧型機器人的主要製造生產國,並讓台灣成為亞太優質智慧自動化應用重鎮。

在其他產業,面對國際化和自由化,台灣或可進一步多方省思。

童子賢以日本和台灣的農業和農村為例,面對國際化和自由化,可能影響較大。他建議,在國際化和自由化浪潮中受惠的人們,也應回頭深思,可藉此反思不同聲音,主政者也可掌握契機進行微調。

童子賢指出,台灣面對國際化和自由化課題,最後還是要靠內部相互包容、解決問題。1030810

 

 

 

中經院長:製造業薪資估增2%

2014/8/11【聯合報╱記者余佳穎/台北報導】

國內景氣燈號已連續5個月綠燈,呈現穩健復甦,但物價指數創連續17個月走高,讓許多感受不到經濟好轉。中經院院長吳中書表示,經濟成長會帶動物價,目前通膨屬正常範圍,再過一段時間應能看到薪資跟著成長。

吳中書說,台灣過去薪資成長停滯、失業率高,隨著經濟復甦,連續5個月綠燈,失業率下降。不過,經濟成長也會帶動物價上漲,經濟活力、動能越高,獲利越好,再一段時間就會反映到薪資上,預估今年製造業薪資可成長2%以上。

「通膨絕對不是越低越好」,吳中書指出,在歐美、日等國家,多認為對經濟成長最好的通膨是2%至2.5%,適度的通膨帶動經濟活力,廠商也願意付更多薪資;相較之下,如果通膨低於1%,會導致經濟成長遲緩,消費投資意願不高,會有通貨緊縮危機。

吳中書說,目前通膨低於2%,經濟算是「緩慢成長」,復甦力道不算強勁,但前景仍看好;雖然大環境還有伊拉克、烏克蘭、氣爆等議題,「但我認為這些項目,不至於扭轉經濟復甦力道,不會從復甦變成衰退。」

 

 

 

今年經濟成長 主計總處將調升

2014/8/11蘋果日報【林潔禎、林巧雁╱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總處將於周五公布最新2014年經濟預測,由於上個月底大幅調高第2季數值,學者也認為此次上調機率非常高,全年保3應該不成問題。

全年保3應不成問題

主計總處於5月時預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僅2.98%,當時對於第2季預估值為2.79%,但7月底公布第2季經濟成長達3.84%,遠優於預估值1.05個百分點,創下近6季來最高點,市場認為因第2季經濟成長率表現亮眼,足以讓今年經濟成長上調。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大任表示,主計總處上調經濟成長率可能性很大,他個人認為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應可介於3~3.5%,最樂觀可達3.5%,但不太可能超過4%。
他說,今年台灣的出口狀況很不錯,整體經濟表現平穩,消費者信心指數也連2個月創新高,不論是客觀的出口或主觀的內需消費都表現很好。
至於高雄發生氣爆慘劇,吳大任認為對台灣整體的經濟成長影響不大,因石化產業佔台灣的比重已逐漸降低,目前台灣仍以電子產業為主。石化因汙染性高,在台灣的規模逐漸下降,過去很多投資沒有實現。榮化造成的意外對產業衝擊估計應是單一區域性。

渣打銀台灣區首席經濟分析師符銘財也認為下半年在主要海外市場回暖及全球對高科技消費者的需求下,台灣經濟成長會加速,主計處目前估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是2.98%有機會進一步調高;渣打銀估計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3.9%。

民間智庫近1個月以來相繼調高台灣經濟成長率,中研院估3.31%、中經院3.15%、台經院3.28%,全數預估在3%以上,因此若無意外,主計處周五應與各家機構預測方向不會差太多,朝上調方向。

 

 

 

澳洲官員看好台灣經濟前景

中央社 – 2014年8月8日 下午5:49(中央社台北8日電 )

「澳洲貿易推廣總署」(Austrade)官方網站7月31日刊登1篇由澳洲駐台灣辦事處商務處處長王茂亭撰寫的專文,他表示,相當看好台灣經濟前景及未來台澳經貿關係的發展。

身兼澳洲駐台灣辦事處副代表的王茂亭(MartinWalsh)認為,可以從5大面向觀察台灣經濟與台澳經貿,分別是「出口表現亮眼」、「發明創新領先」、「中小企業為主」、「台澳貿易數據」及「台澳民間交流」。

專文指出,台灣對外貿易占GDP比例極高,近年來對中國大陸出口逐年成長,凸顯兩岸貿易關係的重要性。台灣在2012年對中國大陸出口額達840億美元,是2000年的19倍;同時期台灣對東亞的出口額約成長8倍,對其他市場的出口則成長5倍。

專文強調,台灣是亞洲最具活力與創造力的市場之一,根據「美國專利及商標局」公布的統計數據,中華民國於2013年是全球第5大專利生產國,如果以人口比例計算,它的表現遠勝美國與日本。

王茂亭在專文中指出,來自台灣的宏達電(HTC)、趨勢科技(Trend Micro)、宏碁(Acer)、友訊科技(D-Link)及台灣國際航電(Garmin)等科技類品牌在全球市場都擁有不錯的市占率,但是他也提到,台灣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這樣的產業特性比較不容易創造國際性品牌。

王茂亭認為,台灣與澳洲的經貿關係有很強的互補性,台灣在2013年是澳洲第7大出口市場,澳洲出口到台灣的鋅、鋁、鐵、鋼、石化燃料與基本金屬類,支撐起台灣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同時,台灣也是澳洲穀類、乳製品、肉類及藥品的重要出口市場。

專文指出,由於旅遊業及教育業的蓬勃發展,台澳服務貿易也持續穩定成長,此外,許多台灣年輕人將澳洲列為出國旅遊首選,台灣在澳洲的背包客人數僅次於英國。

這篇專文標題為「Five remarkable things youneed to know about Taiwan」,刊登於澳洲貿易推廣總署官方網站。1030808

 

 

 

全球股市修正是泡沫崩潰前兆?

2014-08-11 經濟日報 社論

美歐股市在7月創下歷史新高後近周大幅回檔,衡量市場波動性的恐慌指數(VIX)激升,《CNNMoney》網站的恐懼與貪婪指數升至「極端恐懼」水準,華爾街金融專家紛紛警告未來股票可能大跌。究竟全球股市是短期修正或是泡沫崩潰大跌的前兆?已是各國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

綜合各方觀察和分析,近來全球股市回檔大致可歸因於以下幾項因素:

首先,全球經濟復甦力道不足。儘管今年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經濟好轉帶動全球經濟回溫,但各種政經因素導致成長力道不如預期。6月上旬,世界銀行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由3.2%下修為2.8%;7月下旬,國際貨幣基金(IMF)亦將今年經濟成長預測由3.7%下修至3.4%,其中先進國家下修0.4個百分點,新興國家下修0.2個百分點。這顯示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成長力道將放緩,和全球股市迭創新高出現明顯落差,近期股市回檔自屬正常之事。

其次,全球金融不確定性升高。美國聯準會(Fed)量化寬鬆(QE)政策退場、提前升息傳言不斷;葡萄牙爆發銀行危機,阿根廷債務違約緊接而來;在在衝擊金融市場信心。惟因經濟成長不如預期,Fed升息步伐預料難以加快;歐洲央行日前亦決議將基準利率維持在歷史低點;葡國央行對爆發危機的聖靈銀行紓困66億美元,緩和可能的金融風暴;阿根廷債務危機亦無擴大蔓延跡象;這些發展應可暫時穩住市場信心。

再者,全球政治局勢動盪不安。中東地區衝突愈演愈烈,敘利亞內戰不止;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戰火再起;伊拉克局勢快速惡化,叛軍勢如破竹,美國支持的政府岌岌不保,歐巴馬政府被迫出兵轟炸叛軍基地,中東情勢危及全球石油供給,導致近日油價高漲。俄羅斯出兵烏克蘭,更有引發大規模軍事衝突的風險,美國及歐盟的經貿制裁,亦激化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緊張關係。加上美國、日本、中國在亞洲激烈較勁,地緣政治風險對全球股市投下難以預期的變數。

上述政經因素是近來全球股市回檔的近因,然而,當前全球股市更大的變數是源自寬鬆貨幣政策衍生的泡沫化本質,在歐美股價仍處歷史高位情況下,憂慮泡沫崩潰的預期心理正節節上揚。

最近美國華爾街人士砲轟當前資產泡沫都是源自於Fed量化寬鬆政策,可統稱為「聯準會泡沫」,他們並警告聯準會泡沫難以萎縮,恐只有走向破滅一途。曾經準確預測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印度央行總裁拉揚亦警告,資產價格飆漲使全球金融愈來愈不穩定,市場有再次崩潰之虞。另有美國知名市場評論家在推特撰文指出,「泡沫」一詞,今年已被媒體提起的次數若換算年率高達7,900次,相較之下,2007年全球金融風暴前夕「泡沫」一詞被提起6,850次;1999年網路泡沫崩潰前則被提起6,800次。這些論調皆直指近兩年全球股市「非理性繁榮」潛在的風險。

從各種客觀數據分析,全球股市泡沫化問題還不算太過嚴重,但關鍵繫於各國央行政策。素有「世界央行」之稱的國際清算銀行(BIS)在6月底發布年度報告指出,全球經濟需要轉型,建立不過度依賴債務帶動的成長模式;過度依賴貨幣政策,只是推高資產價格,不能促成實質經濟成長,而長期低利可能增加投資風險。因此,各國央行應趁全球經濟好轉讓貨幣利率正常化,否則會有金融泡沫化可能,甚至可能引發其他金融危機。BIS政策報告可以作為判斷全球股市動向的重要指引。

台股在7月站上9,500點之後,受國際股市及外資反買為賣的影響,從重返萬點的高度期待回落至上周面臨9,000點保衛戰。台灣經濟基本面不錯,短期修正有助股市健康調整,但面對全球股市變數大增,投資人仍須提高風險意識,方能設下防火牆,減少不必要損失。

 

 

 

消費稅衝擊,日本第二季GDP恐大幅萎縮7.1%

MoneyDJ新聞 2014-08-11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日本週三(13日)將公佈第二季GDP,受消費稅提高衝擊,預料數字將相當難看。據華爾街調查,經濟學家平均預期GDP將大幅萎縮7.1%,迥異於第一季的年增6.7%,且為近兩年來首次呈現負成長。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年4月將消費稅率提高3個百分點至8%,對第二季消費、企業投資信心造成衝擊並不令人意外,經濟學家較關心的是,消費稅上調的負面影響是否如日本央行所言只是暫時的,因此第三季日本消費活動與GDP能否回到成長軌道上將更為重要。

按照計畫,日本消費稅率將在2015年10月進一步調升至10%,但前提是日本經濟狀況必須足以抵禦衝擊,安倍之前已表明第三季GDP將是明年是否調漲消費稅率的關鍵指標。日本第三季GDP預定在11月公佈。

在另一方面,日本央行上週五宣布貨幣政策按兵不動,反映對日本長期經濟展望有信心。不過,日本央行同時也下修出口評估,為近5個月首見。

 

<<台灣房產相關>>

利空頻傳 房市悲觀氣氛瀰漫

2014/8/11〔自由時報記者林美芬/台北報導〕

台灣房市受到政策利空及高雄氣爆陰影,南北夾擊下,正進入新的壓力點,據市調結果顯示,北台灣已有業者採取「價格破壞」的逃命手段銷售,而高雄則可能陷入短期的市場停滯,下半年市場悲觀氣氛瀰漫。

根據住展7月風向球公布的市調資料,北台灣預售及新成屋的議價率已經跳升到15-20%,市場並傳出有少數新案以「破壞行情」的相對低單價成交,間接造成議價率拉高,讓同期個案成交更趨困難。

住展市調指出,從6月底央行擴大信用管制開始,市況就明顯下滑,消費者觀望心態越發明確,各建商的促銷廣告跟著緊縮,市場呈現冷颼颼的狀況。業者表示,議價空間拉大,表示市場對未來前景信心不足。

在政策打壓下,建商也採取保守因應策略,7月市場線上建案釋出的報紙廣告量,約比6月衰退兩到三成,更只有5月之前的五到六成左右。

根據住展統計,7月預售案量仍有超過800億元的「高水準」,新成屋則增至1000戶上下,預料8、9月,也就是第三季前,如無意外,還有一波大供給潮出現。

南台灣部分,業者私下指出,高雄氣爆事件引發買方嚴重的心理陰影,恐怕不是部分房產業者評估房價掉兩成的預期可以解決,重點在於公安問題引發的居住安全疑慮,進而導致高雄短期內房市可能陷入停滯,只是停滯時間多長,還有待觀察,停滯的市場很難評估價格波動,只能靜待市場秩序恢復後,再觀察價量變化。

 

 

 

捷運帶旺 通化夜市漲租3成

2014/8/11蘋果日報【潘姿羽╱台北報導】

松山線年底通車 饒河夜市「風滿樓」

捷運通車「效益」,周邊店家最有感!去年底通車的捷運信義線不只讓通化夜市人潮明顯增加,有房東基於預期心理,一舉將店租調高近3成;預計今年底通車的捷運松山線,饒河夜市、南京東路五段店面也有房東蓄勢待發、打算漲租。

捷運帶來人潮,人潮帶來錢潮,當商圈店家為應付倍增的客人忙得手忙腳亂,房東看在眼裡,便摩拳擦掌打算漲租。永慶房屋光復店店長吳竹武說,通化街已有34家店面重新招商,房東漲租的趨勢從去年店面月租金每坪約5000元,今年已有60008000元的行情。

店租百萬空置1年

通化街、臨江街口角間店面空置約1年,曾有不少羅東、逢甲和饒河夜市的店家考慮進駐,但因租金談不攏而作罷,近期才掛上久大文具店籌備中的布條。吳竹武透露,這間店面原本是Hang Ten連鎖服飾,77坪的1、2樓店面月租金77萬元,但因租約快到期,房東想將月租金調至100萬元,Hang Ten才決定遷出,空置約1年後才由久大文具店承租。

住商不動產遠企加盟店店長吳國源則表示,通化夜市位市中心,也是知名商圈,捷運通車後陸陸續續有店面遷出,可能是房東調漲租金,或大型品牌注重廣告效益,想花大錢進駐指標商圈。

預計今年底通車的捷運松山線,周邊店租也有調漲趨勢。中信房屋南京三民加盟店店長陳鶴年表示,饒河夜市原本空置率就低,店面租約多一次打35年,目前租約大部分尚未到期,但和去年相比,月租金行情已從每坪3000元起漲至4000元起。

饒河夜市店家尚無明顯變動,但鄰近的南京東路五段靠麥帥橋側,店租調漲已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南京東路五段坪數25坪原為「彎角麵包店」,因租約到期正要遷出,房東便將月租金從3.2萬元調至5.2萬元。

陳鶴年表示,雖然月租金調高,每周仍有34組客戶來看,只是尚無共識;他也透露,捷運共構宅「台北摩根」旁的50元便當店原本月租約10萬元,據傳房東大幅調漲租金調至20萬元左右,便當店撐不下去在7月遷出,店面仍空置中。

永康商圈每坪8千

2012年底通車的捷運東門站鄰近永康商圈,本來就是熱門觀光景點,也是外國遊客朝聖之處。台灣房屋東門永康特許加盟店首席協理陳國欽表示,永康商圈目前店面每坪月租金約8000元,與去年相較約有1成的成長,且市場只有供不應求,沒有空置率的問題。 

 41282  

 

 

師大夜市人潮減 降租10%

2014/8/11 蘋果日報【潘姿羽╱台北報導】

公館設徒步區 屋主看好效益

師大夜市和公館商圈同是北市知名商圈,也僅差捷運線一站的距離,命運卻是大不同。師大夜市現在人潮明顯減少,店租也下修510%;公館商圈8月初開始試行徒步區,雖然有店家抗議,但業者透露,對商圈發展是項利多,未來店租可能調漲。

過度擴張居民抗議

師大夜市因緊鄰台灣師範大學、捷運台電大樓站,交通便利、人潮流動頻繁,曾是北市熱門商圈,但因商家過度擴張,周邊居民不堪其擾,2011年底發動抗爭,使店租原本每坪1萬元起是稀鬆平常的行情價,現在很多跌落至每坪不到5000元。
台灣房屋師大和平特許加盟店副理游舒彰表示,師大路39巷以南、雲和街以北 龍泉街以西和師大路圍起的街廓屬於商業區,可合法經營店家。不過當地業者透露,現在租金已經漲不動,一漲價、業者寧願搬走,僅剩可合法營業的區塊月租金每坪尚有8000
10000元的行情,其餘區域可能每坪30004000元。
師大路、羅斯福路口原有間約15坪的1樓店面,地點雖不錯,但空置約1年。住商不動產師大加盟店資深經紀人羅興明表示,原本房東月租金開25萬元,降至12
13萬元才順利租出。

LA14_005  

 

台大店面流動率低

相較下,台大商圈雖店面流動率低、租金無明顯變動。永慶房屋新生店店長曹培宏解釋,捷運公館站人流量大,業者多是長期經營、租約打長約,因此穩定性高,徒步區是一項利多,屋主多半會有預期心理,只是試行不久,效益尚未發酵。
羅興明透露,周邊已有屋主將欲出售的房屋每坪開價調高6萬元,他認為日後店家租約到期後,漲租情況也會更明顯。

 

 

五股3大生活圈 還在2字頭

2014/8/8【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洲子洋重劃區低接買盤旺盛,房仲業表示,雖然目前市場求售的新成屋、換約物件,要價仍高,但賣方現在較有彈性,仍有機會買到便宜物件,另外,現在多觀察,未來如要進場,也能掌握更精確的價格,有利議價。

目前重劃區釋出物件價格落差頗大,從30萬到40萬元都有,較靠近二重疏洪道、樓層高過台64線高架(約5樓高),具水岸景觀的高樓層,則在40萬元以上。如果預算有限,可考慮五股現有的三大生活圈,房價都還在2字頭。

其中水碓生活圈位於洲子洋重劃區南側,近中山高五股交流道,此一生活圈擁有景觀公園,小環境不錯,也有基本生活機能,另外此區也靠近熱鬧的泰山明志商圈,屋齡10年左右電梯大樓每坪約25、6萬元左右。

第二個是洲子洋重劃區西側的工商路商圈,此一商圈和洲子洋重劃區僅成泰路一路之隔,是五股行政中心所在,也是目前五股最熱鬧的地方,包括工商路、五福路、民義路都是店面林立、小吃、超市、夜市一應俱全。

當地有不少公寓,目前成交行情約23、4萬,一般中古電梯則在26、7萬元左右。由於機能好,房價負擔不重,房仲業者表示,是目前五股交易仍保持相當熱度的區塊。

第三個為位於洲子洋重劃區北側的成洲國小一帶,實價資料顯示,這裡房價最便宜,很多公寓只成交在20萬元上下,華廈20來萬,新大樓則約在27、8萬元。當地交通也很方便,過了成蘆大橋,就可到捷運蘆洲站。

 

 

 

央行打房 房貸管制8區撿便宜

2014/8/9【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想撿便宜,這陣子可多注意央行日前新增的新北、桃園8個房地產信用管制區。數據顯示,這些區域目前買氣深陷低迷,去化慢,且面臨交屋貸款成數落差問題,預料近期急售物件會增多,有機會買到遠低於市場行情的新房子。

這些區域包括新北市五股、泰山、鶯歌、八里區,以及桃園縣蘆竹、中壢、龜山、桃園市等。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表示,上述區域因位處大台北最外圍,之前乏人關注,房市表現平淡。自2011年起,受央行對台北市及新北市主要房市區陸續祭出信用管制影響,市場資金開始往上述區域移動,帶動區域房價快速上漲。

譬如五股洲子洋重劃區,在投資客湧入下,短短兩年預售房價就從2字頭飆到4字頭;中壢青埔、桃園中正特區、蘆竹一帶也都在建案頻傳熱銷下,近兩年房價飆升了3、4成。

永慶研展中心經理黃舒衛表示,今年初央行開始關注這些區域,頻頻點名,這些區塊開始急速降溫。央行6月正式宣布納入信用管制之後,這些地區房市已深陷低迷。

以五股來說,根據新北市地政局統計,當地6月全月僅有91間房子交易;和去年12月的274件比較,只剩3分之1。7月雖回升到130件,也不及去年高峰的一半。

另外,根據住商不動產調查,五股今年成交物件的平均去化天數91天;也就是說,當地能夠賣掉的房子,平均要賣3個月才能找到下一手,房市交投之冷清,可見一斑。

其他的管制區,包括泰山、鶯歌、八里、桃園、蘆竹、中壢,買氣也都很差。八里、蘆竹今年7月買賣件數還不到去年7月的一半。泰山、鶯歌、中壢等也較去年同期減少3、4成。

買氣差、賣不掉,物件價格就會出現鬆動。而被央行新增列為房貸管制區,因而衍生的交屋貸款成數落差問題,則預料將使區域出現更多急售物件。

黃舒衛解釋,交屋貸款成數落差是指這些地區原本沒有房貸管制,民眾購買預售屋的預算,多會準備2~3成自備款,其餘7~8成則向銀行貸款。

但納入管制區後,如果名下已有一間房子貸款,那麼新買的房子要辦貸款,最多只能貸6成;如果名下已有兩間房子,向銀行貸款,更降到最多只有5成。

也就是現在要交屋,得多準備1到3成的自備款;以1500萬元總價來算,就得多準備150萬到450萬元的現金。這對一般投資人來說是頗為沉重的負擔。如果手上沒有足夠現金,除了以較高利率向建商借款外,交屋前先以換約方式出售,是較常見的脫困方式。

房仲業表示,目前上述區域已出現一些降價物件,預料隨著區域交屋物件增多,會出現更多因貸款成數不足,被迫急售的房子;這些物件由於賣方有交屋時間壓力,通常有較大議價空間,對想買新房子的人來說,是撿便宜的時機。

 

 

 

台中港特區 建商搶進

作者: 記者曾麗芳╱台中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8月11日 上午5:50工商時報【記者曾麗芳╱台中報導】

開發已有20年的「台中港市政特區」,近兩年來在「台中港自由經濟示範區」等利多帶動下,吸引中龍、台肥、橋椿等大廠陸續進駐設廠,帶進許多就業人口,衍生租房與購屋商機,包括遠雄、太子、寶佳、沅林、新業、佑崧等建商爭相購地卡位,地價跟著水漲船高。

台中建商表示,台中港特區擁有高容積、高建蔽率等開發優勢,以「商4」土地為例,容積率達600%、建蔽率80%,「在台中市區早已找不到高容積、腹地又大的土地」,吸引建商搶進台中港特區。

這也是台中市政府6月26日標售台中港特區抵費地時,每筆土地吸引9至12張標單搶標,包括味丹集團及麗寶、新業、沅林等建商都進場搶標,每坪成交單價在12至18萬元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台中市政府手上的台中港特區抵費地已銷售一空,目前最大地主為彰化縣政府,7月28日釋出3筆台中港特區土地標案,在北部建商搶地下,每坪成交單價已站上「2」字頭。

沅林建設總經理林炫佑表示,台中港特區緊臨台中港自由經濟示範區,外傳鴻海計畫在此打造機器人研發暨製造中心,預期將創造可觀的就業機會;此外,台肥在台灣唯一的生產基地台中廠即將完工,預估可創造500個就業機會。

再加上行政院拍板定案的「台中港自由經濟示範區」,對台中房市帶來大利多,特別是「前店後廠」的規畫概念,不僅能夠繁榮城市經濟,更能夠提升台中港區的房市動能。

此外,台灣大道最夯的BRT,將由靜宜大學延伸到台中港旅客服務中心;由台中港特區到清泉崗國際機場只要10分鐘車程。便捷的陸海空交通、龐大的新移民人潮,吸引建商爭相在此區插旗布局,預期台中港特區將成為台中下一個熱門推案焦點。

其中,遠雄建設陸續取得近1.2萬坪土地,目前是台中港特區最大的地主,第1期推案「遠雄之星」,佔地1,400坪,總戶數360戶,產品規畫35至45坪,鎖定首購族,每坪開價約12萬元。

而沅林建設取得台中港特區2,606坪「商4」土地,未來則鎖定中高階主管,規畫在2,606坪基地上,打造6棟住宅大樓、總戶數502戶,產品規畫50至65坪,每坪單價15至18萬元,總銷金額約80億元。

 

 

 

台中軟體園區 帶旺大里房市

2014/8/11【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科技文創熱潮正夯,北中南軟體園區陸續成形,周邊住宅房市跟著看俏,其中台中軟體園區所在的大里區,近期建商推案積極,房價也在合理價位區間,儼然成為台中房市的新亮點。

台中軟體園區位於台中市大里區原菸酒公賣局試驗場,園區面積4.96公頃,共分4個坵塊,產業定位以發展資通訊(ICT)、雲端、文創、華文數位、研發測試等知識密集產業與營運總部。目前,園區土地已全部出租,商辦大樓最快2016年底完工營運。

據了解,有意進駐台中軟體園區商辦大樓的廠商,累計已達30餘家,包括霹靂國際、天下數位、正航資訊、海量數位等,經濟部樂觀預期,台中軟體園區最終投資金額可望超過80億元,並帶動150億元年產值及5,000個就業機會。

經濟部於2011年底宣布,將在台中規劃開發軟體園區,隨後即在2012年5月動工開發,並同步招商。隨著台中軟體園區的進駐開發,除了帶動軟體產業發展外,間接也為此區房市帶來大利多,大樓預售房價目前已站穩「2」字頭。

業者指出,台中軟體園區緊鄰中興路,是大里區主要幹道,往北可接國光路、英才路進入台中市區,且鄰近中投快速公路、國道3號、國道6號、國道1號,半小時左右就能到達台中火車站、高鐵台中站及清泉崗機場,交通相對便捷。

園區周邊一年內新成屋每坪20多萬元,15年內中古屋不到15萬元,透天別墅也在1,000萬元上下,未來廠商陸續進駐中軟後,將有5,000多個新就業機會,購屋需求水漲船高。

據調查統計,近五年來大里區人口都呈現持續成長走勢,如今已突破20.4萬餘人,由南投、霧峰、南區、太平等鄰近縣市或周邊鄉鎮移入的人口愈來愈多,房價也明顯優於預期。

不少建商將目光轉移在此區域推案,包括台中一線的知名建商如,聚合發、登陽、德鑫、豐邑、大漁等建設公司,都已在此購地卡位,初估目前及後續推案金額將超過200億元,創歷年新高。其中,聚合發繼指標個案「大美」,每坪開價25萬至28萬元,規劃36至44坪格局,訴求大里溪水岸第一排,市場反應熱絡後,最近又再推出新案「君大院」搶市。

此案基地位於大新街、長興一街,開價25萬至33萬元,規劃36.5 坪至45坪,3至4房格局,由七期御用建築師團隊打造,預計樓高23層,為目前周邊最高建築,未來可望成為該區地標。

豐邑「景川匯」開價25萬至30萬元,規劃13層新古典建築,基地三面臨路;聚悅建設「品聚悅」位於大里康橋計劃旁,為戶戶三面採光純住宅,開價21萬元起。「聚悅一品」則是位於立新重劃區的大面寬別墅。

 

 

 

李同榮:預售案「按屋」實價登錄 恐增造假機會

2014/8/11【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

今年六月工商時報曾獨家揭露,官方正規劃全面將預售屋納入實價登錄,主導者是政委簡太郎;另外也打算將建商自售這漏網之魚也網進來,比照代銷業納管。不過由於還在規劃階段,仍得通過立院這一關,加上不到一個禮拜後,央行便祭出包含北桃八區及第三戶全國一律貸款最高五成的最新管控措施,因此該消息被媒體打入冷宮,至今一個月過去,鮮少再有深入討論。

理論上,預售屋及建商自售案實價登錄,目標都是市場資訊透明化,這點其實沒人反對。然而預售制度太特殊,幾乎是國內房市獨有的市場機制或生態,既沒有其他地區制度可考,也無相關前例可循,技術面上確實有相當程度的困難。

原因在於,說預售屋的概念是債權或權利也好,遠期交易也罷,總之它還不是房屋,只有買賣雙方的一紙合約或簽訂而已。因此當初預售『案』納入實價登錄,要求結案後30日內需登錄時,就有人質疑,這反而讓有心業者可藉由人頭製造假合約、刻意拉高登錄出去的價格,反而更能賺超價。

如果把現行制度從個案結案後一定期限內登錄,改為按房屋,也就是每一戶成交後30日內就要完成登錄,則對有心造假的業者來說,操作門檻更低。

剛卸任的房仲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同榮就憂心,以個案為單位登錄價格,造假起來還挺費功夫;未來如果變成單一預售屋成交就登錄,造假更容易,恐讓預售案實價登錄的參考性大為降低。他舉例指出,對岸也有預售案,也有價格登記制度,但就造成類似問題;如曾傳全球天價成交的上海湯臣一品,之後就被踢爆該價格根本是假的。

李同榮強調,市場資訊透明化是無法阻擋的趨勢,因此他當初獨排眾議,贊同政府推動實價登錄。然而預售屋性質和新成屋、中古屋不同,很難用相同制度來達到資訊透明化的目標。

以中古屋市場來說,只要類似地段及屋齡,大概就能推斷出不同物件的合理行情。但預售案則否,即便類似地段、區位,仍可能因為選用建材、有無裝潢等差別,而使得價格出現極大差距;更別說就算是同一宗個案裡,也會因為方位、樓層等等個別因素而有不同。住展企研室則認為,從更源頭,也就是相關契約或買賣行為之嚴格管理規範,乃至後續落實查察資本利得,或許才能讓預售市場資訊不透明、不對稱的長期現象走入歷史。

 

<<其他 >>

桃稅務局:4戶以上自住屋 選3戶回覆

2014/8/11【聯合報╱記者游文寶/桃園報導】

擁有4戶以上自住房屋的家庭要注意了,房屋稅條例修正,家戶成員持有自住房屋,全國合計3戶為限,持有戶數在4戶以上者,桃園縣地方稅務局將在近期內通知房屋所有人選擇適用的自住房屋稅率。

地方稅務局表示,家戶成員(包括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持有戶數在4戶以上者,將於近期寄發輔導函,通知房屋所有人要在文到60日內回覆擇定其中3戶適用1.2%自住房屋稅率,不為擇定者,將按非自住1.5%~3.6%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民眾在選擇自住房屋前,要先確認房屋使用情形是否符合無出租及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要件後,再以住家用總現值較高的前3戶房子擇定為自住房屋較為有利。

擇定後如有改作其他使用或欲申請其他房屋改作自住使用者,須於使用情形變更之日起30日內,向房屋所在地稅務局或分局提出申請以維護自身權益。

桃園縣地方稅務局設有免費服務電話0800-316969或總局3326181分機2411、2431;中壢分局4515111分機301;大溪分局3800072分機201;楊梅分局4781974分機2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信誠瑞房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