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場及總體經濟>>

三波財經政策拚經濟

作者: 記者崔慈悌╱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1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崔慈悌╱台北報導】

迎接新的一年,馬英九總統今(1)日發表的元旦文告將有重大宣示,為振興國內景氣,未來政府將採取三波財經政策,以積極作為提升民間投資意願,將拚經濟當成民國103年最優先、最重要的工作,呼籲朝野政黨攜手,儘速通過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的議案。

馬英九上任以來,過去五年元旦文告,主要是回顧政府各項施政成果,由於國內經濟復甦緩慢,馬103年元旦祝詞將聚焦於「拚經濟」,預計今天將發表以「全民團結拚經濟」為題的文告,說明政府未來要努力的重點工作,希望在新的一年能讓民眾有感,與民間攜手,讓103年成為台灣的經濟突破年。

馬英九將宣示,為進一步振興國內景氣,政府將採取三波財經政策,以更多積極的作為來提升民間投資意願,包括:

一、大力推動土地活化和都市更新,全面清點閒置土地或老舊房舍,以紓緩都會區高房價問題,並推動地方開發與繁榮。

二、政府將在公共投資與創業投資拿出積極對策,包括以自由經濟示範區中的桃園機場自由貿易港區為中心,透過機場客貨運輸與物流服務的便捷性與國際性,吸引相關產業在港區附近群聚發展。

三、將祭出金融、政府基金等不同管道和財經措施,促進民間投資。

此外,馬英九也強調台灣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必要性,他說,放眼世界,推動貿易自由化的主力,已由世界貿易組織移轉到區域或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各國紛紛藉此進行經濟結盟,目前全球已經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至少有384個。

馬英九指出,在他上任前,我國與5個中美洲邦交國簽署4個自由貿易協定,對改善雙方關係很有幫助,但因雙方貿易額不到我國總貿易額的0.2%,因此政府有必要與更多主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對我國經濟的正面效益才會擴大。

馬英九將在文告中宣示如何積極爭取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進一步推動工作。

他呼籲,台灣正處在關鍵時刻,希望各界以更多正面思維,共同為振興經濟貢獻力量。朝野更應捐棄成見,相互合作,共同促進經貿的自由化、提升台灣競爭力。

 

 

 

日韓夾擊 台灣出口腹背受敵

中央社 – 2014年1月1日 下午12:12

(中央社記者林惠君台北 1日電)許多企業大老常呼籲政府貶值救出口,學者認為,貶值幅度要超過兩位數對出口才有影響,台灣出口在日圓貶值及南韓簽訂 FTA下,「腹背受敵」,匯率並非主因。

新台幣兌美元在2013年累計全年貶值2.7%,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後,4年多來首見的現象。

匯銀人士分析,全球金融海嘯後,美推出三輪的量化寬鬆(QE)措施,撒錢救經濟,影響全球金融甚巨,如今美國聯準會宣布QE溫和退場,資金有重回美元資產之勢,使得新台幣在內的亞洲貨幣趨貶。

新台幣貶值,是否有利台灣出口競爭力?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外界說要貶值影響出口競爭力,其實要像2008年金融海嘯韓元貶值3成,或像今年日圓貶值 2至3成,貶值幅度達到兩位數字,才有可能提高出口競爭力。

孫明德認為,新台幣全年貶值幅度僅在個位數,談不上會影響出口,廠商報價對於百分之一或二的升貶幅度不會有什麼差別。

另外,如果新台幣一年365天都沒有貶值,到最後的幾天,貶值的幅度才跟其他貨幣一樣,對廠商而言,也沒有多大作用。

他說,2013年新台幣和韓元都沒有什麼特別變動,外界應該比較在意的是日圓貶值的幅度,因為2013年日圓貶值,已經明顯影響台灣工具機出口總值。

孫明德直指,韓國在2008年金融海嘯靠匯率大貶來救出口,但新台幣當年貶值不如韓元,企業界人士耿耿於懷。現在的韓國,已不大需要靠貶值救出口,因為靠與其他國家簽定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在關稅減免就可以贏過匯率的競爭。

日本以品質取勝,雖然日圓貶值,日本產品品質穩定,日本廠商不須削價競爭,貶值也未反映在產品價格上,匯兌利益都直接反映在廠商獲利上。

因此,日圓貶值,對於進口日本產品的台灣廠商來說,沒享受好處,出口廠商則受日圓貶值影響而吃虧。

孫明德認為,相較日韓,台灣出口上吃虧,腹背受敵,並非全部都是匯率因素。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也提出台灣面臨警訊之一,台灣出口成長率已大幅落後南韓,並指台灣必須加快國際化與自由化經濟改革的腳步,扭轉提升出口產業競爭力,擴大推動加入區域貿易聯盟與FTA的簽訂。1030101

 

 

 

薪資倒退GDP降!景氣好轉 力道卻弱

作者: 曾翌萍 | TVBS – 2014年1月1日 下午11:20

2013台灣景氣,外界形容是「悶經濟」!出口不佳導致GDP保二也破攻,主計總處預測2014台灣經濟成長率也下修剩不到3%,專家認為,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薪資大幅度倒退,導致民間消費力降低,加上隨著大陸崛起,台灣的投資反而減少,在在影響台灣景氣,專家指出,隨著美國QE退場,全球景氣復甦有望,台灣經濟會逐漸轉好,只是力道比較緩慢。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像今年(2013)喔,你去算個股的部分,漲幅超過3成以上的,將近有400多家,接近500家,所以很明顯,OTC(上櫃)指數表現比集中市場好。」

有漲這這麼多嗎?怎麼沒感覺,因為往年台股一年大約能漲1500點,2013年,還漲不到一千點。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中國大陸電子業崛起後,台灣相關廠商,面臨很大的殺價競爭,這個情況在2014年還會看的到。」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大陸過去要從台灣,進口半成品、原物料、零組件,現在改在國內自己生產,這種生產結果就會導致,我們最近碰到一個問題,在過去10年、20年,我們是海外的投資帶動出口,但最近這個現象已經很少見到。」

主計總處預測經濟成長率GDP,2013年從原本的2.31%下修到「1.74%」,2014年GDP,從原本的3.37%

下修到「2.59%」,原因之一,就是大陸崛起,面板、電腦、手機,衝的比台廠還快,以往美國經濟牽動台灣景氣,在大陸崛起後,台灣經濟是好是壞,大陸經濟發展,更是扮演重要角色,但更嚴重的問題,是國內薪資實在是倒退太厲害。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我們的薪資所得沒有預期會有大幅增加,這種情況下,民間消費要成長也不太容易,民間消費其實佔了我們,GDP的6成到7成之間,應該是(經濟成長)主要動力。」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應該學習日本和新加坡,政府都會要求享有租稅優惠的企業,賺錢後得回饋到員工加薪上,而新台幣匯率,許多商界大老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都提出貶值才能拼贏韓國,但專家認為,2014新台幣還是央行主導的「動態穩定」。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我們的能源進口佔了整個台灣GDP15%,我們的糧食自給率很低,我們很多原物料機器設備都靠進口,所以現在貶值,對部分產業出口價格競爭力有所提升,但不要多久,你要進口原物料,你要進口機器設備,就變貴了。」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一般的看法,還是認為(2014新台幣匯價)在29.5元到30.5元之間,大幅度的貶值會比較難一點,畢竟台灣還是貿易順差。」

專家認為,台灣景氣確實有好轉,只是力道較弱,要注意美國在QE逐步退場後,經濟恢復力道還夠不夠強勁,影響台灣出口貿易和大陸電子業強出頭,對台廠所造成的衝擊。

 

 

 

中國製造業PMI下滑 經濟恐走疲

2014/1/2 蘋果日報【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昨公布2013年12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Index,PMI)創4個月新低51.0,不如預期,預示未來經濟成長面臨走疲壓力。

51.0創4個月新低

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採購與物流聯合會昨共同公布2013年12月製造業PMI數據,較11月51.4回落,不如經濟學家預估的51.2,惟仍連續15個月維持在象徵景氣擴張的50以上。
中國採購與物流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說:「上月PMI回落預示未來經濟增長穩中趨降。」張立群指出,新訂單等各類訂單指數均不同幅度下降,反映市場需求走疲鎮。綜觀而言,張立群估計未來中國工業生產成長趨緩、出口成長也可能走疲,「經濟增長仍有一定下行壓力。」
中國官方PMI主要反映大型國營企業景氣,預計今天上午公布的滙豐中國製造業PMI則較能反映中、小型私人企業情況,12月最終值預估維持在3個月低點50.5,同樣較11月50.8下滑。

 

 

 

金融時報預測:陸成長率破7% 日通膨難達2%

作者: 編譯莊雅婷╱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4年1月1日 上午3:19

金融時報公布編輯群對二○一四年的趨勢大預測,包括中國大陸成長率仍將破百分之七、國際油價漲破每桶一百美元,以及日本無法達成通膨百分之二的目標。

該報指出,日相安倍去年提出的安倍經濟學,目標之一是把日本通膨提高到百分之二,並維持這個水準,預估兩年內達成。去年一月至十月間,日本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攀升百分之零點六,扭轉先前通縮的趨勢,經濟成長也比預期快。但日銀打算增加收購公債一倍,甚至展延公債到期日,都很難在一年多內達成目標,因此預料日本通膨今年仍難達到百分之二。

另外,該報認為,二○一四年國際油市指標布侖特原油平均每桶可能漲破一百美元,理由之一是需求。不僅美國消耗量強勁,歐洲需求也在回升。此外,伊拉克、利比亞和奈及利亞的原油供應很可能持續吃緊,為油價提供支持。中東國家石油出口受限,也意味油價飆漲的風險高於重跌風險。

至於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則仍將超越百分之七。雖然有種種不利因素,包括銀行壞帳攀升、地下金融體系一團糟、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產能過剩衝擊企業獲利、借貸成本和水電費上揚、部分地區房市泡沫破滅,但這些跡象並不表示大陸市場會崩潰。金融時報預測二○一四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可能稍高於百分之七,主因是消費者支出強勁、服務業欣欣向榮,以及龐大的鄉村經濟走向貨幣化。

 

 

 

名家觀點╱從貨幣政策看2014年經濟

2014/1/2【經濟日報╱李勝彥】

根據國際機構的預測,2014年主要經濟體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之年增率為:全球3.0-3.6%,其中美國2.6-2.8%、日本1.2%、歐元區(歐)0.9-1.0%,亞洲地區6.2-6.5%和中國大陸7.3-7.4%,除日本外,皆較2013年之成長預估值稍高,但仍屬低成長狀態。國內機構對台灣成長率的預測在2.5-2.8%,雖政府努力要保「3」,但若以季度年成長率來觀察,2013年的歐美日和中國大陸呈逐季上升現象,台灣則欲振乏力獨憔悴。

貨幣牽引經濟動向。實際上,在2008年發生全球金融海嘯之前,全球大國正採取緊縮貨幣政策,而在其後的因應上,皆採取寬鬆貨幣政策。若以比較接近中央銀行強力貨幣的指標來看,自2008年底迄今,美國聯準會(Fed)持有債券餘額增加669%,日本基礎貨幣增加89%,中國人民銀行狹義貨幣供給M1增加96%,而台灣央行的準備貨幣增加34%。

各國貨幣寬鬆程度的判別,以一個較簡單的方式,可與貨幣的所得方程式所隱含的長期均衡或最適當貨幣成長率,亦即,名目GDP成長率來做比較。貨幣供給的實際成長率為短期現象,若其數值大於該均衡值或最適值則為寬鬆,反之,則為緊縮。

上述各國的貨幣成長皆高於各自名目GDP成長率,顯示各國皆採取寬鬆貨幣措施以因應金融海嘯下之景氣低迷現象。其中,美國為「極度寬鬆」,日銀基礎貨幣自今年4月迄今已成長31%,為「激進寬鬆」。日前台灣央行宣布維持M2成長目標區,在當前國內成長減緩、通膨率低下,和今年以來M2成長率逐月上升的情況下,這種不縮小原目標區的作為,顯示「適度寬鬆」政策的必要性。

各國在採取寬鬆措施、「印鈔救市」的效果,雖各有差異,但可歸納如下觀點。

1.在景氣長期低迷和通膨率偏低時,要增加其寬鬆程度,例如美國和日本,而適度寬鬆應較適用在穩定成長時期採用微調措施,例如台灣和中國大陸。

2.強力貨幣寬鬆確有刺激景氣的短期效果,而如果基礎站穩並得其他支援,則會產生中長期成長效果,例如,美國製造業復興和日本安倍首相的第二、三支箭的功用。

3.貨幣政策是反景氣對策,若景氣低迷則寬鬆,好轉則緊縮,而寬鬆、緊縮、寬鬆…是因應景氣循環的必然現象,例如,美國量化寬鬆(QE)措施即將開始退場,市場也正面看待這種現象,未見恐慌。

4.各國寬鬆的相對程度也因相關貨幣利差的變動而影響其匯率,例如,自2008年以來,美國的極度寬鬆造成美元走貶,而今年以來的激進寬鬆也促進日圓貶值。

5.經濟學大師弗里德曼(Friedman M.)曾說,通膨(或通縮)都是貨幣現象。當前歐美日設有通膨目標在2%,和中國大陸3.5%,以為貨幣調控之依據。由於歐美日皆憂慮通縮的問題,故仍維持低利率水準和數量寬鬆,但中國大陸則因國內通膨率已接近其目標,而採取穩健的宏觀調控貨幣措施。

6.貨幣貶值有增加出口商匯兌收益的短期效果,但並不保證其出口競爭力會上升。例如,用日圓表示的日本名目出口年增率,在2013年第2、3季分別為7.1%和12.7%,但扣除日圓貶值的實質出口年增率則分別降至3.5%和-1.1%。最近台灣也出現類似現象,需要加強國內產業政策和企業策略的調整,以提升出口競爭力。

以上,回顧2013年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效果,展望2014年,若無供給面重大變化之攪亂,例如,國際原油和重要商品價格的變動,貨幣政策所牽動出來的2014年之經濟情勢,將會與2013年所見趨勢有很多類似之處。

(作者是臺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榮譽顧問)

 

 

 

羅比尼專欄/全球經濟升溫 復甦仍不穩

2014/1/2【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

對全球經濟來說,2013年又是艱困的一年。先進經濟體維持低水平成長,產值以平均約1%的年增率上揚,多數新興市場成長趨緩、甚至可說低迷,年增率約4.8%。過去一年,全球經濟年增率只有差強人意的2.9%,那麼2014年又將如何?

好消息是,先進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的經濟都將溫和上揚。受惠於五年來民間部門痛苦的去槓桿化、財政拖累減少(日本除外)、持續的寬鬆貨幣政策,先進經濟體2014年的年增率將接近1.9%。

此外,所謂的尾部風險(即機率低、影響大的衝擊)在2014年將較不突出。種種威脅如歐元區分裂、美國再次陷入舉債上限與政府停擺的危機、中國經濟硬著陸、或以色列與伊朗因核子議題而開戰,今年都將減弱。

然而,多數先進經濟體(美國、歐元區、日本、英國、澳洲及加拿大)還是幾乎難以達到潛在成長率。先進經濟體的家庭、銀行和一些非金融機構仍苦於高負債率,代表去槓桿化將持續。預算赤字居高不下、公共債務負擔沉重,都將促使政府執行痛苦的財政調整。政策與監管的高度不確定性,也將壓抑民間的投資支出。

2014年展望也將因為較長期的限制受到壓抑。人力與實體資本的投資長年不足,已對生產力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將使多數先進經濟體遭遇長期停滯的風險。此外,促進這些經濟體潛在成長所必要的結構性改革,執行的速度也太緩慢。

歐元區尾部風險雖然較小,但根本問題還沒解決:成長潛能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公共債務沉重且持續增加、競爭力流失、單位勞動成本緩降(強勢歐元對此毫無助益);銀行持續去槓桿化,導致信用分配吃緊。在此同時,銀行聯盟進度仍緩慢;即使周邊國家的撙節疲勞與政治風險升高,催生財政聯盟仍將沒有具體作為。

日本方面,貨幣寬鬆和財政擴張,使政府在克服通縮沉痾有明顯的進步。最大的變數來自明年將提高消費稅,以及安倍經濟學「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與貿易自由化)落實遲緩。

2014年,美國將受惠於頁岩能源革命、就業和房地產市場好轉,與製造業復甦。但國會對峙的不利風險依然存在,拖累長期財政整合;聯準會從量化寬鬆(QE)與零利率政策退場的計畫不夠清晰、監管存在不確定性,也都構成風險。

新興經濟體2014年可望加速成長,年增率近5%,因為先進經濟體活躍復甦,將推升對新興市場的進口需求。聯準會將緩步縮減QE,維持低利率;中國政策改革將減少經濟硬著陸的風險。此外,多數新興市場還在都市化與工業化的階段,代表持續增加的中產階級將消費更多產品與服務。

最後,中國2014年的成長率將維持在7%以上。然而,即使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已經提出改革,想讓成長模式從固定投資轉向民間消費的進度還是太過緩慢。也因此,即使中國經濟免於硬著陸,中期展望仍令人憂心。

整體而言,2014年全球經濟將加速成長,尾部風險減弱。但由於多數先進國家的成長低迷(美國可望除外),且新興市場依然脆弱(例如中國的經濟再平衡政策不明朗),都可能在未來幾年拖累全球的經濟成長。

(作者Nouriel Roubini是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編譯余曉惠)

 

<<台灣房產相關>>

12月房市交易冷颼颼 顛覆傳統買屋旺季

作者: 張家嘯 | 卡優新聞網 – 2014年1月2日 上午4:49

  去(2013)年12月房市交易結果出爐,在天氣冷颼颼的影響下,買氣同樣跟著降溫。根據統計,從北到南的4大都市,成交量皆較11月衰退,其中台北市減少20%、新北市略減6%、台中量縮15%、高雄交易量也少了12%,顛覆過去年底是買屋旺季的傳統。

  儘管歐美經濟復甦露曙光,美國QE也確定將開始縮減購債規模,但擔憂今(2014)年中央銀行可能有升息動作,讓國人購屋腳步放緩,避免未來荷包負擔變重。永慶房屋表示,觀察12月購屋動機,台北市仍是換屋族群撐盤,以台北市中心來看,占比達31%,但首購族成交比例依舊持續低迷。

  事實上,從總價來看,台北市民眾購屋選擇有往中低總價靠攏的趨勢,總價2,000萬以下的比例從11月的54%,增加至12月的69%,顯示低單價、低總價的產品仍相對吸睛。

  新北市部分,首購仍是市場主流,本月占比33%,換屋與置產占比均為26%,置產族進場態度積極。住商不動產認為,公告現值年年調整,以及國稅局積極查稅,已經讓房地產持有人腹背受敵,推測今年可能是近年來,房市議價最容易的一年,若有相關規畫,購屋可以大膽議價,也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至於中、南部的房市,台中市呈現價漲量縮市況,交易量下滑15%;而高雄市在缺乏經濟利多帶動下,以及房價漲幅已高於民眾預期,自住需求民眾明顯縮手。

  信義房屋指出,去年房市以「1字頭」區域上漲力道最為明顯,像台中市、高雄市的房價,漲幅約2成左右,只可惜在高總價住宅部分,台中七期、高雄美術館、農十六大坪數高總價住宅市場,交易仍冷清,雖詢問度略增,但民眾信心仍不穩。

 

 

 

北中南房價 今年持續漲

作者: 記者蔡惠芳、曾麗芳、顏瑞田╱連線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2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蔡惠芳、曾麗芳、顏瑞田╱連線報導】

2013年房市走過國內外經濟景氣考驗、政策頻頻干預房市的槍林彈雨,但台北市預售新屋房價仍攀上歷史最高峰,整年下來上漲5.8%、達86.3萬元,新北市也攀升8.5%、每坪均價40萬元大關;台中、高雄等都會區房價,全年也都有1成以上漲幅。

住展雜誌調查,2013年台北市、新北市房價持續飆高,台北市預售新屋市場中,每坪「4字頭」房價的產品幾乎絕版,最「平易近人」的文山區,每坪也逼近60萬元大關;預期2014年文山區在若干高價指標案帶動下,漲風仍不止。至於新北市,預售新屋市場「1字頭」房價產品也全面絕版,市場上幾乎都是每坪20萬元以上起跳。

台中市不動產商業公會理事長魏嘉銘指出,隨著蛋白區每坪房價從10萬漲到20萬元,反觀7期豪宅卻還在3、40萬元徘徊,預料今年豪宅市場將出現補漲行情,預估今年台中整體房價仍有10%的上漲空間。

至於高雄房地產市場去年雖先硬後軟,但大樓住宅平均房價還是有12%的漲幅,高雄市代銷公會理事長戴嘉聖估計,2014年的平均漲幅更高,可望達10%~15%。

 

 

 

房仲:今年房市價穩量微縮

中央社 – 2014年1月1日 上午9:09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 1日電)房仲統計2013年房市表現,買賣移轉棟數估較2012年增加約 1成,都會區大樓平均房價也上漲11%到22%不等,預估2014年房市應呈現「價穩量微縮」的格局。

12月是傳統購屋旺季,加上2014年土地公告現值大幅調漲,有利年前的房市交易增溫。房仲表示,12月房市整體交易大致與11月持平,2013全年度六都的大樓平均房價漲幅約12%到22%,呈現「股、房」雙漲。

信義房屋統計2013年房市表現,買賣移轉棟數推估較2012年增加約 1成,都會區的大樓平均房價上漲11%到22%不等,各都會區房市呈現「北溫南熱」,雙北市房價年增12%到14%,雙北市以外大樓房價漲幅近 2成。

信義房屋統計,台北市2013年大樓平均房價已經漲至每坪新台幣68.6萬元,較2012年增加約 12%;新北市2013年平均成交房價 34.5萬元,年增14%,維持金融海嘯後年年上漲走勢,若從房價漲幅來看,2013年反而以「1字頭」區域上漲力道最明顯,桃園、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房價漲幅約2成。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1 字頭房價的台南市大樓平均房價終於突破個位數,2013年平均成交行情漲至每坪12萬元。這些 1字頭的平價區域受整體房市持續走揚、外來建商推升房價與地價帶動下,加上本身的重大建設題材,2013年房價漲幅更勝雙北市。

從房價走勢分析,曾敬德說,桃園、台中地區的電梯大樓平均房價接近 2字頭,顯示市場資金充沛、利率維持低檔,加上民生物價逐漸上漲,整體條件有利房市表現,但QE逐步減碼,預期長期低利環境可能慢慢改變,加上2014年下半年高房價可能成為選舉議題,預期2014年在多空夾雜下,應會呈現「價穩量微縮」的格局。 1030101

 

 

 

迎接2014年-房市 受制升息因素 上溫下涼

作者: 記者蔡惠芳╱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1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蔡惠芳╱台北報導】

邁入2014年,眼前這一年可謂是最近10年房市大多頭格局當中,潛在變數最多一年。受美QE將逐步減碼、下半年七合一選舉的選戰暴風圈將波及房市等兩大變數牽制,市場預期2014年房市走勢,可望呈「上半年溫暖,下半年轉涼」的盤整格局。

中華民國商業總會理事長、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昨(31)日表示,全台2013年推案量不如預期中的8,000億元多、僅7,200億元,預期2014年在升息壓力、下半年有選舉干擾下,全年推案量仍維持2013年的7,200億元左右的水準;至於房價,在政府大幅調高103年度公告土地現值、土地稀有、建材和人工成本有撐之際,房價不可能下跌,全台可望維持平均3~5%的合理漲幅。2014年房市可望呈「價量俱穩」格局。

潤泰創新董事長簡滄圳表示,就大台北都會區來說,精華地段依然價格堅挺有撐,量可望持平;但變數會出現在下半年,若升息,預期量將面臨萎縮。總體來說,上半年穩定、溫暖,下半年若升息,則市場可能有涼意,但還是要看個案表現。

日勝生集團董事長林榮顯表示,就雙北市而言,土地稀有、需求缺口每年都達7萬戶以上,預期2014年如利率不變,則價量都可望持穩。

永慶房產集團建設和代銷事業總經理葉淩棋表示,2014年是近10年來變數最多的一年,一個要看QE退場、台灣升息空間,一個是下半年選舉,基本上全台可望價平量穩,惟少數供給量大區域,房價不免微調、面臨下修。總體而言會是上半年溫暖、下半年將進入交易清涼的調整階段。

太子建設總經理謝明汎表示,未來一年,QE減碼、政策干預、選舉,較直接影響房市,主力買家剩下首購、置產型客戶撐盤,預期全台房市預期會量縮價穩,大漲沒有空間,相對的品牌競爭會更激烈。

 

 

 

選舉年房市不安 打房力道恐加強憂

自由時報 – 2014年1月1日 上午6:12

〔自由時報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房價飆漲成為民怨之首,行庫主管認為,如何解決高房價問題,恐怕是二○一四年「七合一選舉」執政黨的重要課題,打擊房市炒作易緊難鬆,中央銀行及財政部都會加強管控力道。

「房價不斷飆漲,一定有越來越多選民不爽!」大型公股行庫主管說,台北市帝寶豪宅實價登錄飆到每坪二九八.二萬元,接下來如果還有豪宅改寫新高價,國民黨選情將更為艱困,預料政府會為了選舉強化打炒房的決心。

央行上週召開年終理監事會議,雖未祭出新一波房市管控措施,而是持續道德勸說銀行注意不動產授信風險控管,但強調會鎖定豪宅及工業區土地抵押貸款,不定期進行專案金檢。

行庫主管表示,這代表央行已經「明示」,若未來有銀行無法採取自律審慎措施,不排除在今年理監事會議推出明文的選擇性信用管制,避免在低利率且資金浮濫的環境下,助漲房市泡沫化風險。

除央行為信用管制埋下伏筆,財政部長張盛和也表示,台北市以外的房市已到強弩之末、追價乏力,今年查稅重點將直接鎖定台北市。

此外,根據央行統計,全體銀行去年十一月購置住宅貸款及建築(土建融資)餘額分別達五兆五九四七億元及一兆四九七九億元,雙雙續創歷史新高。

行庫主管指出,銀行不動產授信餘額不斷攀升,央行也擔心未來重啟升息循環後,若同時遇到房價反轉,恐形成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因此,預估未來一年對房市管控力道只會有增無減。

 

 

 

去年底買氣冷 今年房市藏隱

中央社 – 2014年1月1日 下午8:43

(中央社記者高照芬台北1日電)房仲業者統計,去年12月中古屋買氣冷,普遍較11月衰退。展望2014年房市在美國量化寬鬆(QE)溫和退場,全台土地公告現值調升下,房地產買氣恐藏隱憂。

住商不動產及永慶房屋均發現去年12月的房市買氣下滑。住商表示,12月整體中古屋成交量相較於11月下滑5.6%;永慶統計,北市12月交易量較11月減少20%,新北市略減6%,台中量縮15%,高雄交易量減少12%。

在中古屋平均單價部分,永慶房屋指出,台北市去年12月中古屋平均單價每坪新台幣63.6萬元,較11月小跌1.2%;新北市每坪均價38.6萬元,台中、高雄中古屋房價分別為14.5萬元與12.7萬元。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分析,依過去經驗,各家房仲均在12月最後一搏,加上土地增值稅跨年壓力增加,12月往往交易量都會大增;2013年12月不增反減,顯見買方購屋意願降低。

她表示,2013年整體房屋移轉量約在35萬件上下,展望2014年在QE溫和退場、升息話題頻傳及土增稅增加的壓力下,買氣可能呈現遲滯。

徐佳馨分析,從價格結構來看,2014年仍以總價千萬元以下產品為主力,未來央行可能升息,雖然利率上調幅度有限,但確會影響購屋人意願。

另外,公告現值年年調整,與國稅局積極查稅,將讓房地產持有人腹背受敵,預期2014年可能是近年來議價最容易的一年,購屋人可以大膽議價。1030101

 

 

 

房租大漲 東區地標頂呱呱棄守

2014/1/2【聯合報╱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頂呱呱」向來是台北東區商圈小地標,最近卻不堪房租大漲,正歇業拆招牌,打算轉到巷內經營。房仲表示,Zara、Uniqlo等國際品牌進駐東區後,第一排店面大者恆大,租金節節高升,就連不少「在地」店家也受擠壓,不是轉往二線商圈就是歇業。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上的「頂呱呱」經營40年來,台北東區也發展成現在全台店面租金最貴的商圈。

「頂呱呱」在三角窗店面屹立已久,在敦南商圈成為小型地標。房仲透露「頂呱呱」共有2層樓,1樓約35坪、2樓約60坪,以前月租金為80萬至100萬元,不過去年底「頂呱呱」準備換約時,房東卻要求提高租金到180萬元以上,讓「頂呱呱」吃不消。

太平洋房屋行銷顧問李季鴻說,「頂呱呱」平均每人消費約150元,以原本月租金80萬元計算,每天賣超過200個客人,租金就能打平,但若以月租金180萬元計算,每天至少得賣超過400個客人才能打平房租,更別說還有食物原料、人事等費用,難怪頂呱呱不堪負擔。

據了解,「頂呱呱」離開忠孝東路大馬路後,將搬到忠孝東路四段181巷7弄的「東區茶街」,接替「頂呱呱」店面的則是國際表商Swatch。

房仲表示,東區店面價格從5年前每坪3、4百萬元一路飆到上千萬元,不少房東跟著喊漲租金,這幾年來租金漲幅高達5成至1倍,台企銀、Esprit、安泰銀都因租金調高,不得不離開東區商圈。

CBRE世邦魏理仕台灣區零售部經理林晏任分析,東區SOGO到忠孝東路四段216巷前,沿街店面平均租金1坪2.2萬至3萬元,有付租能力的租客主要以國際連鎖大品牌為主。

不過,欣元商仲總經理焦文華表示,國內消費市場業績沒有成長,1/4以上店家不賺錢、無力負擔高額租金,東區店面售價與租金皆已到頂,若持續調漲房租,今年東區店面空租率將再提升3%至5%,更不利零售業發展。

 

 

 

北大特區市場下滑 惟預售個案獨熱銷

2014/1/2【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

在外圍建案銷售得差不多後,三峽房市又聚焦回到了北大特區,目前區內仍以新成屋產品為主,預售屋稀少,這也是整體房市銷售量不快的最大原因。不過近期出現一個預售案,據了解反應火熱,那就是「將捷MIT」。

「將捷MIT」尚未正式公開,主要是在等建築執照;其基地位在學成路、大學路口,對面即為麥當勞,附近店家已有不少,生活機能漸成型;基地三面臨路,共1735坪,僅規劃150戶27~52坪的2~3+1房,行情要36萬/坪以上,高樓層甚至要超過40萬/坪,銷況現場低調不太透露,但市場傳聞都是熱銷。

其它指標案方面,「台北大」、「大北大」現在算是有一些合作關係,嫌「台北大」單價太高(36萬/坪)就會介紹去看「大北大」(30萬/坪上下),如此高端產品目前銷售當然不快。

另外,面對國際一街,與「台北大」同建照的4樓商場「U-SHOP北大商場」,目前先以出租為主,詢問度頗高,前三年平均一間租金3萬/月,一樓也有一戶已售出,行情價逾120萬/坪,屋主又交由銷售人員為代租管。

「北大森閣」剩下高樓層戶別,一戶需購2車位,所以去化較慢,目前尚餘2成多案量,近期打出買雙車位送雙車的特別廣告,吸引不少購屋者目光,其它送雙車是機車、腳踏車各乙台。「富俋三謙釀」銷售8成多,全區僅剩87坪產品及一樓店面,單價調高至35萬/坪,行情稱要在33萬/坪。

除「將捷MIT」熱銷外,其實整體市況是在下滑的,來人平均20組以內,市場並沒有被拉抬起來,本刊分析「將捷MIT」主要還是投資客下手,與其它個案是自住買盤為主的狀況,完全不一樣。

 

 

 

新北、桃、基 推案創5年新高

作者: 記者方明╱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2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方明╱台北報導】

2014年房市多空論戰仍混沌不明,但從近5年的建照核發戶數、人口推案比、新推案占存量比、成屋交屋整體移轉比以及房屋餘絀數等5項統計數據來看,北台灣的新北市、桃園、基隆等,新屋推案供給皆創5年來新高,2014、2015年都將面臨大量交屋潮的考驗。

影響房市多空因素既多且廣,包括QE逐步退場、GDP成長率、升息時間與幅度、年底選戰或政策,這些重大變數都仍待觀察,因此研判今年房市,還是必須先回歸供需層面。

從內政部營建署近5年建照核發戶數來看,台北市從2009年的6,288戶,一路降至2013年(1~11月)的5,106戶;反觀新北市、桃園縣則逐年遞增,2地區2013(1~11月)年皆突破2萬戶,分別來到23,545戶、25,273戶,新推案爆量,預計2014、2015年將開始出現大量交屋潮。

以去年人口、推案比觀察,台北市平均每526人才有1戶新屋推案供給,新案供給未隨人口增加;新北市則平均每168人就有1戶新屋推案供給,新案供給超越人口增加速度;基隆市平均每477人就有1戶新屋推案供給,是近5年新高;桃園縣則平均每81人就有1戶新屋推案供給,也是近5年新高,更較金融海嘯當年多5倍。

而以新推案占存量比與成屋交屋整體移轉比來看,台北市2項指標逐年降低,但新北市、桃園縣及基隆市比例仍在高檔區,其中,桃園縣有比例逐年攀高跡象。

若將住宅存量扣除總家庭戶數的房屋餘絀數做為供需缺口觀察,台北市2013年房屋餘絀數為負154,824戶,顯示北市人口戶數遠多於建物現有數量,且供不應求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相對地,新北市2013年房屋餘絀數為1,804戶,人口戶數低於建物現有的戶數量,但2013年超額供給量較前幾年大幅減低;桃園縣、基隆市分別為15,281戶及8,172戶,人口戶數也低於建物現有戶數量。

黃舒衛預期2014年上半年將出現一波獲利了結潮,市場供給量增加也表示可選擇的物件更多元;不過,儘管新北市、桃園將面臨交屋潮、供給量大增的衝擊,但很難期待2014年房價會有結構性的修正。

 

 

 

蘇澳房市萬靈丹 馬賽低總透天仍順銷

2014/1/2【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

近一季以來,北台灣的房市狀況多不盡理想,其主要原因除景氣不穩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房價高漲,不僅是自住型的客戶大感受不了,就連置產投資型的客戶,也漸漸縮手觀望。

不過,位處北宜高末端的蘇澳馬賽地區,因地處偏遠,房、地價都相對便宜,因此整體銷售成績都還不差。像在當地推案有十餘期的悅園(悅誠)建設,在線上銷售中的為「悅.桂冠」系列,此系列共分三期,合計有28戶透天,因最低總價只要573萬起,相較北宜高前一站的羅東地區,單透天總價最少800多萬起跳,便宜2~300萬之多,因此目前已只剩3戶可售,銷售成績相對突出。而該建商已在著手興建下一期建案,暫定案名為「城東大院」,共有21透天住家,預計開春時期公開銷售。

另外,在宜蘭地區也有多期系列的「早安.文言文」,因其地段靠近文化國中,故單戶總價從648萬起跳,近期的銷售狀況也還不差,全案也銷售約七成,也因如此,最便宜的透天已漲至668萬起,此案目前結構已至一樓,預計104年第一季可交屋。

而地段更偏的「人文首富」案,則推出第五期系列,且還一口氣推出43戶透天,因為位處利澤工業區西側的丁種建地,故單戶總價只要508萬起,是當地最低總價的個案,廣告還強力訴求自備一成交屋(不足部份為公司貸),因此也吸引不少在工業區上班的族群,全案目前也已銷售有近半的佳績。

 

 

 

高鐵台中站 房價漲14%

商場進駐帶動買氣 板橋也漲逾1成

2014/1/2蘋果日報【郭寶懃╱台北報導】

高鐵車站特定區自2005年起陸續開發,已吸金439億元投入各建設,今年台中、桃園與新竹高鐵沿線特定區將共推出1.7萬坪地上權土地,其中,台中車站特定區開發面積7656坪最大。且近年因陸續到位的建設開發利多,台中站區房價近一年上揚14.85%。

今年將推出8筆高鐵車站特定區土地招商,高速鐵路工程局第5組組長陳慧君指出,各筆坪數605坪~5665.6坪,使用分區為商業區,可朝向旅館、購物中心與量販店為主。

看好未來交通便捷

商業開發帶進就業人口也豐富了區域生活機能,讓站區周邊的房地產交易更趨活絡。根據統計,台中烏日近一年房價漲幅14.85%,是各站區最高。太平洋房屋烏日高鐵特區店長陳炳煬指出,此區還有台74線、及未來捷運綠線的交通便利性,大幅縮短烏日與市中心的距離,消費者若買不起市區高單價產品,就會往外圍區域移動,才會導致該區域交易量明顯增加。
漲幅以11.28%排第二的是板橋站周邊,日前實價揭露區內「橋峰」、「畫世紀」和「東方富域」最高成交單價來到90萬元、77.3萬和80萬元。台灣房屋板橋特區特許加盟店店長李容瑋指出,該區周邊房價主要因五鐵共構,生活機能完善,豪宅群聚,連最新推案「馥華雲鼎」開價也從90萬元起跳,只要有豪宅成交,就會提高整區房價。

台北車站周邊下滑

住在新北市Vicky苦笑指出,現在新北市房價也越來越貴,薪資又不漲,一般的上班族根本買不起,希望今年房價能下跌,才有機會進場買房。
台北車站是唯一周邊房價下滑區域,從每坪74.6萬元下跌至72.9萬元,跌幅2.28%。群義房屋北區事業處總經理潘家成指出,中正區整體交易量少,若成交的是舊社區物件,就會影響整體的均價,不然以該區的新物件來說,若買方釋出好的產品,去年的新成屋一定比2012年貴。
台南歸仁鄉的高鐵台南站,近一年漲幅4.9%,台灣房屋智庫研究員洪佩君指出,高鐵台南站自2006年啟用以來,房價表現並沒有出現預期中的漲幅,是因為周邊的機能發展仍然相當有限,商業規劃尚未到位。

 

 

 

建商 近一周砸33億獵地

2014/1/2【經濟日報╱記者郭及天/台北報導】

今年土地公告現值大幅調高,全台土地市場換手頻繁,建商為未來業績也趁此補貨、密集在年前購地。近一周來,就有國建(2501)、順天、三發、亞昕、富旺等建商,總共投入約33億元購地簽約。

根據日前商仲業者統計,去年第4季土地交易金額為791億元,已創下2007年以來的單季新高,顯示除了土地日趨稀有,建商轉向大台北以外獵地,去年底前土地交易更達高峰。

較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波土地交易雖遍及新北、新竹、台中、高雄等地,但可發現多,建商多已轉向較為市郊外圍或新興重劃區布局,還有一些則是已握有較低成本土地在手,加碼整併鄰地。

最大手筆的為營建龍頭國泰建設以13.5億元、換算每坪約102.5萬元,買下高雄市前鎮區1,316坪土地;此外亞昕國際以約6.7億元買下新北市板橋國光段重劃土地共約1,130坪,每坪約59.2萬元;富旺國際也取得新竹縣湖口鄉綠園段面積共6,378坪,交易總額5.5億元。

另一種購地型態,則為分批購地、整併為較大具開發規模,以順天、三發為代表。例如順天過去累計投入5.4億元,陸續買下台中市北區598坪土地及建物,平均單價約每坪90.2萬元,日前則加碼5,858萬元,再取得約78坪土地。

三發地產近來也以共6.8億元,陸續取得新莊副都心396土地,日前則再加碼1.5億元,取得鄰近約84.5坪土地,供合併開發;此外三發也投入5.1億元與台糖合作開發高雄鳳山區6,846坪土地。

 

<<其他 >>

新聞辭典/房貸壽險

2014/1/1【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

房貸壽險,簡單說,就是為房貸買一個保險。壽險、銀行的說法是,萬一房貸借款人遭逢意外死亡或重大傷殘,無力繳房貸,如果有投保,壽險公司就會代償房貸,貸款人走了,但家人還可以繼續擁有房子,「留愛不留債」,不過不少人認為,房貸壽險主要是銀行為了降低風險,保障自己權益。

房貸壽險分成「平準型」、「遞減型」兩種,平準型就是保額從頭到尾一樣,譬如投保1000萬元、20年,在20年內發生意外,領到的理賠保險金都是1000萬元。遞減型則理賠金會依貸款餘額減少而減少,由於平準型保障完整,保費也較高。

過去銀行銷售的房貸壽險都需躉繳,就是一次付清,銀行一般的做法是另外貸一筆款項給房貸戶,讓房貸戶分期繳納,但利息照算。金管會今年已要求設計商品的壽險業提供其他繳保費方式,新的保單可以選擇月繳、期繳等不同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信誠瑞房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