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場及總體經濟>>

外匯存底續創新高

作者: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7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台灣外匯存底再創新高。中央銀行昨(6)日公布,去年12月底外匯存底餘額為4,168.11億美元,再創統計以來最高水準,較前一月增加12.52億美元,去年全年則增加136.42億美元。

台灣外匯存底續創新高的主要原因,包括外匯存底的投資運用收益,以及歐元等貨幣對美元升值,因此造成外匯存底帳面價值增加。

目前台灣外匯存底餘額排名全球第四,前三名依序為大陸、日本和俄羅斯。

央行外匯局副局長顏輝煌表示,外匯存底增加,主要是外匯投資運用收益,加上匯率變動造成。央行統計,至去年12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新台幣存款餘額,共計2,517億美元,約占外匯存底的60%。

我國主要競爭對手南韓,去年12月外匯存底增至3,464.6億美元,也創下新高水準,南韓去年全年外匯存底增加194.9億美元,高於台灣去年全年增加金額。

根據央行公布數據,2013年11月底的外匯存底為4,155.59億美元,較10月底略減0.42億美元,但12月底則是轉為回升,並續創新高。金融圈認為,外匯存底已納入人民幣資產,且配合實際需求,可能逐步增加人民幣部位,因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因此外匯存底可望持續緩步增加。

 

 

 

吃不消 17項民生物資漲不停

2014/1/7【聯合報╱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

經濟成長無感,但物價上漲有感。主計總處昨天公布,行政院監控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物價逐月走高,去年12月漲1.95%,全年上漲1.59%。尤其,番茄、芭樂單月大漲逾五成,雞肉、香蕉上漲逾一成,最讓民眾吃不消。 主計總處公布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為0.33%,為去年9月以來最低;全年上漲0.79%,為近4年來最低。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表示,全年CPI年增率較去年11月底預測的0.94%低,國內物價屬於「溫和上漲」。

蔡鈺泰解釋,12月水果、水產品、肉類、穀類及其製品、中藥材、家庭用電及旅遊團費等價格處相對高檔,加上外食費以及桶裝瓦斯等價格調漲,帶動物價上漲。

以平均每月消費支出約6萬元規模的家庭為例,若購買相同品質與數量的商品及服務,平均支出會較前年12月增加198元。

蔡鈺泰表示,這17項重要民生物資12月漲幅相對高,且全年1.59%的漲幅也比去年的0.55%高,會讓民眾感受比較深。

 

 

 

 

物價漲幅持續低落 學者擔心:通縮前兆

2014/1/7【經濟日報╱記者尹俞歡/台北報導】

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全年平均僅0.79%,低於大陸、美、韓等國。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認為,物價漲幅持續低落,是通貨緊縮的前兆。

大陸、美、韓等國去年的CPI年增率分別為2.6%、1.5%及1.3%,台灣僅高於日本的0.2%,劉孟俊指出,經濟正在成長的國家應該都有物價上升的現象。台灣的物價漲幅小,代表消費者選擇儲蓄而非消費,社會可能會進入通貨緊縮,經濟開始衰退,「就像90年代的日本一樣」。

劉孟俊指出,當社會出現通貨緊縮,代表工資及物價都處在低點,失業率也會隨之攀升,一切經濟活動進入冰點。反之,當通貨膨脹率高,表示經濟處在繁榮階段,失業率也比較低。

針對內需疲弱的現象,劉孟俊則認為,薪資停滯是大家不敢消費的關鍵。劉孟俊強調,薪資的成長幅度才是影響消費意願的關鍵,一味壓制價格,不僅會讓生活品質下降;消費者更會因為預期商品跌價而不願花錢,讓經濟更冷。

劉孟俊也舉服務業為例,說明服務業的最大成本是人力薪資,服務業如果不漲價、薪水自然也漲不起來。薪水不漲,一般人自然更不敢消費,經濟也就跟著低迷。

劉孟俊指出,一般1%到2%的通膨幅度都算正常,而且CPI年增率目標區適度調升,也能讓同類產品的相對價格有更多調節空間。如果價格壓得太低,就無法區分不同品質的產品。

 

 

 

搶市場救出口 台韓貨幣貶值大戰開打

2014/1/7【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韓元昨天重貶近1%,成為全球「最弱」貨幣,無獨有偶,中央銀行也出重手,新台幣尾盤瞬間大貶2.33角,單日貶幅直逼0.7%,僅次於韓元,排名全球「第二弱」;央行在收盤前打「貶」新台幣,也宣告台、韓貨幣貶值大戰開打。

 

圖/聯合報提供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昨以30.235收盤,貶值1.96角,創近半年新低,成交量12.865億美元,貶幅0.65%;韓元收1065.4,貶幅0.96%,表現全球最弱。

統計今年以來,台幣與韓元「貶貶相隨」,兩貨幣貶幅均為0.94%,顯然歐美景氣好轉,台、韓為搶占市場、搶救出口,貨幣貶值戰已浮出檯面。

央行官員說,昨天台幣走貶主因是外資連續3天匯出,「匯率由市場供需決定」,並未刻意壓低台幣。

官員指出,去年台幣貶2.72%、韓元升1.44%,台幣對韓元貶4.10%;但去年下半年台幣升0.57%,韓元大升8.21%,台幣對韓元貶值7.06%。另在日圓方面,去年狂貶17.77%,日圓對韓元重貶18.94%。

台北匯市昨天劇烈波動,新台幣早盤以30.06開出,出口廠商狂拋美元,使台幣獲支撐,全天實質匯價在29.99附近,升5分。

但下午3點半,央行進場大買美元,台幣瞬間殺至30.301低價,尾盤更是猛掉2角,收貶0.65%,貶幅僅次於韓元的0.96%,成全球「第2弱」貨幣。

大型銀行交易員說,3點半左右,台幣冒出30.301價位,市場以為打錯價格了,再三才確認「沒有錯,就是這個價位。」

匯銀人士說,央行出手打貶台幣,藉此提升我出口競爭力,上市公司業績好,股價就有表現,內需就會上來,進而帶動經濟成長。

交易員說,央行強壓台幣收重貶,市場是否「買帳」仍觀察,但短線出口商將惜售美元,加上韓元挫低,台幣有機會站穩30元大關。

在國際市場上,昨天美元獨強,非美貨幣全面走低,韓元重貶近1%,台幣貶0.65%;而英鎊、歐元貶幅均逾0.5%,日圓相對有撐,微貶0.01%。

 

 

 

歐英企業景氣 上月報佳音

2014/1/7【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

歐元區企業去年最後一個月景氣擴張,而且近兩年裁員潮終於劃下句點。此外,英國同期的服務業景氣連續第12個月成長,意味著第四季經濟可望加速擴張。

Markit公布,歐元區12月的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11月的51.7攀升到52.1,符合兩周前的初估值,而且穩定站在象徵景氣分水嶺的50以上。

根據報告,新訂單指數創2011年6月以來最快增速,而且就業指數兩年來首次站上50,代表雇主增聘人力的意願已經超過裁員。

歐元區多數國家都有不錯的表現,愛爾蘭服務業景氣創七年來最佳,只有法國景氣依然低迷。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說:「雖然PMI的表現符合去年最後一季經濟的擴張0.2%,但此數據象徵歐元區經濟過去一年來終於強力反彈,而且今年第一季可望有更強勁的成長。」

歐元區12月服務業PMI同樣符合初估值,從11月的51.2略降至51。儘管景氣下滑,服務業未來12個月的預期心理,卻是2011年7月以來最樂觀。

整體而言,歐元區今年正邁向溫和成長之路,只有法國令人憂心。威廉森說:「歐元區其他國家的成長,或許能幫助法國恢復元氣,但這也凸顯法國必須力行結構性改革,才能擁有更持久、強勁的復甦。」

另一方面,英國主要的服務業12月PMI為58.8,為連續第12 個月擴張,儘管不如市場預測的持平於11月的60。

 

 

 

索羅斯:中國未來是全球經濟的主要風險所在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和訊網) 2014-01-07 08:30:41   

和訊網訊息 據媒體報導,金融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近日表示非常地擔心中國問題。這位投資家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未來的走向,是全球經濟所面臨的不確定性的主要來源。他警告說,中國迅速崛起所依賴的增長模式已經失去了后勁。

索羅斯指出,中國央行2012年大力控制債務,但隨后中國經濟遭遇了真正的困境。中國政府下令鋼鐵廠商重啟熔爐,銀行家放寬信貸,情況隨之有所好轉。中國領導人去年11月還發布了重大改革措施。索羅斯說,這些是最近全球前景有所好轉的主要原因。

索羅斯還表示,中國領導人將經濟增長放在結構性改革之前,這樣做是正確的。但中國當前政策存在尚未解決的自相矛盾之處:重啟熔爐會導致債務大幅增長,這樣的增長模式也只能持續幾年時間。這種自相矛盾如何以及何時解決,這將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深遠的影響。(本文來源於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

 

 

 

全球經濟可望成長 分析師:今年通膨恐將加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1-06 21:11:17   

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美國 Fed 考慮了美國通貨膨脹偏低的情況,認為應該持續貨幣刺激的做法。但是分析師指出,這樣的低通膨,主要可能是由 Fed 政策之外的全球現象所驅動。

也就是說,由於全球經濟成長偏弱,影響商品價格,造成通膨偏低。如果一如預期經濟走強,通膨恐怕就會強升。

JPMorgan Chase Bank 製作的核心通膨圖顯示,低通膨主要出現在商品的價格,而非服務的價格。

 

<<台灣房產相關>>

張盛和:沒有進一步打房措施

作者: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1月7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媒體報導,財政部擬針對豪宅交易從重課稅,改以售價百分比對高價房屋課稅,並將推行至全國實施,財政部長張盛和昨(6)日受訪時澄清表示,此為媒體的臆測,他毫無所悉,目前也沒有打算這麼做。

立法院財委會昨天舉行年終餐會,邀請央行總裁彭淮南、財政部長張盛和、證交所董座李述德、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等財金首長與會。張盛和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作上述表示。

媒體報導,財政部擬針對豪宅從重課稅,新措施將通行全國,不限台北市豪宅,去(2013)年售屋、今(2014)年5月報稅即適用,全台豪宅均受衝擊。

對此,財政部長張盛和接受媒體訪問時,連說了三次「我不知道」,當記者遞上剪報內容後,他則說這是媒體自己的揣測,記者再追問財政部是否將對豪宅有更進一步的打房措施?張盛和則說「沒有」。

張盛和說,還沒有看到報告,不知道媒體消息何來,至於財政部是否將往「全國通行」、「今年報稅季適用」等方向,來從重課豪宅稅?他表示,還言之尚早。

財政部賦稅署表示,財政部早已緊盯豪宅交易,凡是售價達到一定金額以上、符合豪宅條件的交易案件,各區國稅局均按實質課稅原則,以實際成交價格扣除購屋成本、相關費用後,按實際獲利核課所得稅。

 

 

 

2013全台店面交易可望破千億 北市總銷占22%居冠

NOWnews – 2014年1月7日 上午9:33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根據政府實價登錄資料統計,2013年前10月全台店面總銷金額高達862.1億元,已是去年實價登錄以來總銷金額的兩倍以上,如果再加上去年第四季交易金額,預估2013年全台店面市場交易規模將有機會挑戰千億大關,其中又以台北市店面總銷192.9億,居全台第一,而2014年中隨著捷運松山線通車  北市店面捷運題材將持續發光發熱。

永慶房產集團店面事業部經理鄭朝鶴表示,從實價登錄統計來觀察,2013年第二季全台店面交易來到新高364億,第三季受到傳統民俗月、QE退場預期、奢侈稅政策修法紛擾,交易量表現不如第二季好,不過,2013年第三季總銷金額仍為今年次高。以2013年整體店面總銷金額來觀察,2013年店面總銷仍較2012年大幅成長,顯示店面市場仍相當熱絡,完全不受景氣影響。

鄭朝鶴進一步分析,從2013年1-10月全台主要都會區店面交易統計來看,全台7大都會區,合計店面總銷金額便高達754.4億,佔全台店面總銷862.1億,比重高達87.5%,其中又以台北市店面總銷192.9億,佔全台店面總銷金額22.4%,比重居全台各都會區排名第一。再從台北市各季店面成交件數與總銷金額來看,2013年第3季台北市店面總銷完全不受市場淡季影響,店面總銷達65億元,與第二季67.6億相差不遠。

鄭朝鶴分析,2013年台北市店面市場受到捷運信義線通車及2014年可望通車的捷運松山線激勵,捷運題材持續發酵,兩條捷運沿線經過的永康、通化、南京東路、五分埔商圈等,店面詢問度大增,特別是大型上億店面成交案例頻頻傳出,更大幅推升了台北市店面總銷金額。

展望2014年店面市場,第一季服貿協議可望過關,兩岸貿易可望提升,且陸客自由行每日上限提高到3000人,有助於觀光、飯店、店面業績成長。在房市政策方面,奢侈稅修法僅微調、利率短期急升機率低,政府航空城、信義A25地上權等重大建設持續推展,捷運線陸續開通,壽險業資金卡位大型開發計畫,2014年全台店面市場將可望持續穩定成長,特別是具區域交通、觀光商圈題材的物件,將持續受到長線投資及置產客追捧。

在2014年租金展望方面,鄭朝鶴分析,除非有區域捷運、交通等重大建設或開發題材,且周邊店面空置率要低於3%,租金才有調升的空間,否則2014年租金變動不致太大。他表示,過去店面租賃契約多動輒7年或10年長約,但現在捷運站周邊則以3到4年的短期租約為主,所以,像捷運站周邊店面租金未來波動性會較大,一般沒有捷運題材的店面,租金變動不大。

鄭朝鶴也不忘提醒,展望2014年市場利率仍低,短期大幅調升機率不高,奢侈稅政策修法變動不大,服貿協議及陸客自由行商機仍在,對於店面長線投資及置產仍有利,而2014年除捷運通車題材外,民眾也可特別留意一些新興商圈的逐漸成形,儘早進場卡位,才能享受日後增值與租金收益。

 

 

 

奇岩幫抬價 關渡園區開發 房價站穩5字頭

2014/1/7【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

因為北投奇岩的建案帶動,以往在北投行情偏低的關渡地區,目前行情也拉上5字頭,除了比價效應的關係外,東森園區開發及好市多賣場將進駐關渡,都是區內房市炒作的重要題材,但在近期冷清的景氣影響下,即使是低價區,銷售反應也沒有提升。

在臨捷運軌道的「捷韻HOUSE」又換了代銷,近期重新推出銷售,尚有7戶餘屋可售,以22坪產品居多,新開價65萬/坪,現場稱成交要56萬/坪以上。

另外,同區兩個工業住宅案「陽明峰匯」及「安家千金裘」,目前價位也堅持在5字頭以上,但銷售反應都不快,其中「陽明峰匯」由於已經成屋,自備款要直接拿出3成,門檻相對較高,加上此案從預售至成屋的房價漲幅逾10萬/坪,很多初期看過再回籠的客戶根本下不了手,目前尚餘2成案量。

而「安家千金裘」據了解已有建商的介紹客先買掉了一半,後續成交並不順利,加上坪數不小、總價偏高,且基地前方還有排水管,均是本案滯銷的問題點。

今年關渡的推案量應該還是有限,但往東側走,復興崗、忠義捷運附近有數塊結構中的工地,預計最快也要年中才會有新案釋出。

 

 

 

高雄市土地交易移轉 鳳山區最熱絡

自由時報 – 2014年1月7日 上午8:41

〔自由時報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高雄市土地交易移轉去年再創新高,達到五萬三千五百多件、七萬四千兩百多筆,最熱絡的是鳳山區。

根據高市地政局統計,縣市合併後,民國一百年高雄市土地交易移轉件數約四萬六千件、六萬三千七百筆;一○一年增加到四萬八千一百件、六萬五千五百筆;去年更大幅增加到五萬三千五百多件、七萬四千兩百多筆,交易件數成長率超過十一%。

去年土地交易最熱絡的是鳳山區,達到六千五百餘件,比前年大增一千一百餘件;排名第二的是三民區,約六千四百餘件;其次為鼓山、楠梓、左營,各有四千四百至四千七百件不等。

地政局指出,建商購買土地無非是為了推案,土地交易熱絡的行政區,通常就是房市的熱點,雖然今年房市的變數大,預料鳳山區的土地、房屋交易量仍有支撐。

 

 

 

踩煞車 台銀房貸最高成數降為7成5

2014/1/7【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台灣銀行昨天指出,即日起凡房貸所得比低於120%的房貸戶,貸款成數一律往下降0.5成。以台北市為例,最高成數自原來的8成往下降為7成5。

根據銀行的定義,房貸所得比是用月收入減去生活費後的可支配所得,除以每個月的房貸支出。舉例來說,1000萬的房子貸款800萬,則房貸戶每個月約須繳4萬多元,則每月可支配所得要超過6.3萬元,才能符合貸款8成的規定。

台銀並指出,已全面收回分行房貸所得比低於120%、最高貸款成數8成的權限;換言之,房貸戶若要貸到8成,必須送總行專案申請,但通過機率不高。

隨國內房價飆至歷史高點,財政部長張盛和多次公開說,從各種指標觀察,北市房價已至泡沫;央行總裁彭淮南也表示,就實際坪數來看,台北市房價已高於東京。

各財金首長不斷暗示,房貸龍頭銀行土銀董事會王耀興日前點名新北市、桃園及台中等三大地區為「警戒區」,針對這些地區的新申請房貸案,及工業區土地融資等採取從嚴鑑價及審核等措施。

台銀指出,因國內房價漲已至高點,各大行庫紛紛對房貸踩煞車,決定即日起調低房貸所得於低於120%房貸戶貸款成數0.5成,「如果不想被減成數,一律送總行審議小組審查」。

合庫銀也說,隨房價飆高,過去最高8成5的貸款案已絕跡;即使房屋座落在精華地區、貸款人條件非常好,但最高只能貸到8成。

合庫表示,為配合政策,該行亦發文給各分行,叮嚀各營業單位,必須確實落實從嚴鑑價機制,且須注意供給量大區域及各個新重劃區;例如目前在交屋的淡水、林口、新莊及台中等區域,鑑價須謹慎、落實房屋買價不能把契約當成唯一依據的規定等。

合庫銀主管說,該行對推案量太大的地區估價已趨保守;舉例來說,房屋買價是1,000萬元,但依該行的估價標準,估出來的價格最高可能只有700萬元,即使以最高貸款8成,房貸戶只能貸到560萬元。

此外,合庫銀並指出,奢侈稅上路後,為避免人頭戶貸款,該行並要求各營業單位,應特別注意人頭戶貸款問題。

 

<<其他 >>

透天買貴 男控仲介「炒房

業務喊冤:脫手價含裝潢

2014年01月07日 蘋果日報

【張菱育╱台北報導】民眾透過房仲業者買賣屋,就是希望能得到完善服務與充分資訊,但多位民眾向《蘋果》投訴,遇到房仲本身就是投資客,買低賣高「帶頭炒房」,或是委託房仲賣屋卻被頻要求降價,「感覺權益受損。」

質疑內部賣房抬價

讀者鍾先生向《蘋果》投訴,透過台灣房屋買下桃園龍潭的一間透天厝,發現屋主是台灣房屋其他分店的業務,懷疑仲介自己內部互相賣房,哄抬房價,有炒房意味。
台灣房屋該鄧姓業務員喊冤,該透天是他唯一的房子,是家中老人家不想住,才會賣掉,脫手價格還含裝潢費用,自己並非投資客。台灣房屋法務部處長劉振國表示,該物件為業務個人名下唯一房屋,且公司各分店都可連賣物件。
另名民眾則指住商不動產新莊捷運幸福加盟店陳姓店長於去年6月買下新北市新莊區一間3房中古大樓,以1350萬元購入,不久後以1888萬元開價要賣出,「根本是帶頭炒房。」該陳姓店長表示,同社區物件可能因裝潢不同,成交價有落差,且成交價是買賣雙方同意,不算買低賣高。
對於仲介疑是投資客,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同榮說,身為房仲業者不應做短期投資,「這是不對的行為及不正規的做法」,有違職業道德。

委託售屋被逼降價

讀者高先生則投訴,委託太平洋房屋銷售桃園縣的公寓,起初訂定售價不得低於498萬元的契約,但大湳加盟店廖姓業務先後與他議價調整3次底價,最後他認為價格太低想調高,卻遭到反對,「認為權益受損。」太平洋房屋資深協理蕭朝陽指出,公司會以客戶需求為主,建議買賣雙方見面談妥雙方能接受的價格。

 

 

 

預售違建拒繳款 婦違約敗訴賠近600萬

作者: 吳奕慧 王百櫻 | TVBS – 2014年1月6日 下午7:02

一名曹姓婦人8年前在台北市南港買了3間預售屋,前後付了近800萬元,但交屋前市府接獲檢舉,將外推陽台強制拆除,婦人不滿總坪數少了2.53坪,跟當初買房子時候的坪數不合,氣得中斷房屋貸款,甚至控告建商,但最高法院認定,婦人中斷房貸等於違約,只能拿回140萬,其它的錢得認賠,建商有理由拒絕交屋,婦人砸錢,等了8年,3間房子通通不能住,氣憤難平。

8年前買下30坪的預售屋,房子蓋好了,曹姓婦人沒辦法住,還因為違建引發一連串官司。房屋仲介:「之前建商(陽台)外推被檢舉,所以又隔回來。」

曹姓婦人在95年6月,在台北市南港經園路買下3間預售屋,陸續繳給銀行近800萬,蓋房子期間她幾乎每天來監工,直到陽台蓋好了。曹姓婦人:「(預售屋)違法施工,我很害怕,我才寫存證信函跟銀行講,你通知我一下,我寫這張的涵義是通知我一下,我沒有不要撥款(房貸),我要撥款(房貸)。」

窗台違建被強制拆除,應該存在的空調機房,建商改建成廁所,林林總總加起來,坪數整整少了2.53坪。曹姓婦人:「這個地方(違建)推出來外面,這一條是違規。」

婦人不滿,認定是瑕疵,要求建商歸還坪數,才肯繼續繳錢,但建商強調,預售時就強調以實際施工為主,婦人中斷房貸等於違約,拒絕交屋。曹姓婦人:「建商就叫我說,7天以內要把銀行貸款的錢(3千萬)以現金全部補足。」

雙方鬧上法院,法官認定,婦人中斷房貸,違約在先,繳出去的錢頂多拿回140萬,類似這樣的情況應該繼續繳錢,另外打官司求償比較保險,婦人也許就能跟其他住戶一樣搬進去住。

更讓婦人不服的是,3間爭議的房子現在不能住,也沒辦法賣,原本一坪35萬購買的房子,如今周遭漲到80萬,翻了快2倍,如果繼續繳錢,再轉賣也早就賺回來,現在賠了夫人又折兵,實在很心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信誠瑞房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