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場及總體經濟>>

上修全年經濟成長率 元大寶華預測至3.18%

作者: 方凡 | 卡優新聞網 – 2014年6月26日 上午7:37

  國內各項經濟數據持續好轉,各經濟預測機構也陸續調高對今(2014)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今(25)日發布2014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為3.18%,較上次預測值上修0.3個百分點,且相當接近國發會的國建目標3.2%。

  元大寶華對今年第2、3、4季的經濟成長率預測,依序為2.9%、3.3%,以及3.36%;根據研究機構的看法,今年第2到4季的國際景氣,可維持好轉趨勢,只是基礎仍然不穩。

  在內需方面,元大寶華指出,耐久性消費財及非必需品的需求增加,帶動近月消費回溫,主要是因為就業人數增加、失業人數減少,廠商發放獎金增加,股市走揚所衍生的財富效果,這些因素提振消費信心。預測2014年民間消費成長為2.55%,較上次預測值上修0.34個百分點。

  民間投資方面,因國際景氣優於去(2013)年,台灣廠商投資活動增溫。4G LTE網路加速建置,讓今年電信業資本支出可望增加,加上經濟部調查廠商投資規模,將略高於去年,因此預測全年民間投資成長,由3.81%上修至4.17%。

  對外貿易方面,元大寶華分析,國際景氣回溫現象明確,但主要出口產品與地區動能,仍未見全面性的復甦,2014年輸出成長由4.42%上修至4.99%,輸入成長由4.41%上修至5.16%。

  物價方面,年初以來,食物類價格上揚,推升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漲幅,水果、肉類、水產品等價格持續高檔,且具有價格向下僵固性的外食費,使得食物類價格難以回跌,民眾對物價上漲感受深刻。對物價漲幅預測,從1.18%上修至1.6%,其中對第3季物價漲幅預測最高,來到2.01%。

 

 

 

營建業景氣連衰5個月 製造服務業止跌回升

作者: 方凡 | 卡優新聞網 – 2014年6月26日 上午7:17

   台經院發布景氣動向調查,5月製造業、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雙雙止跌回升,維持上揚趨勢,但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則持續下滑,呈現連續第5個月的下滑趨勢。

  台經院表示,觀察近期全球景氣走向,美國經濟仍持續穩健復甦,歐元區依然維持谷底反轉態勢。亞洲方面,中國在政府「微刺激」做法下經濟回穩,日本則有企業投資加入推升國內經濟表現,影響所及,也讓國內廠商對景氣看法轉為相對樂觀。

  5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103.86點,較4月增加2.04點;台經院調查製造業廠商對當月及未來半年景氣看法,對當月景氣看好的廠商增幅大於看壞的廠商,對未來半年景氣看好廠商的增幅小於看壞廠商的增幅,製造業廠商中,以電子機械業對景氣的看法,較為樂觀。

  5月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100.98點,較4月增加3.5點,增幅不小;調查服務業廠商對當月景氣看法,看好比例較高的產業為批發、證券、運輸倉儲,對未來半年景氣看好的廠商,以電信服務業的看法較為樂觀。

  持續受到政策壓抑的房地產,使得5月的營建業景氣,不論是營造業還是不動產業,景氣表現都不佳。營造業是因為部分廠商在建工程陸續消化完畢,在手工程量水位相對滑落,其餘新建工程投入及其收入認列並不明顯。

  不動產景氣不樂觀則是因為部分公股行庫,啟動今(2014)年以來第二波的房貸緊縮動作,以及房屋稅條例修法提高非自住房屋稅率,兩者均干擾市場買氣。展望未來,因為財政困窘,公共建設規模持續萎縮,未來半年營造業景氣將轉差;房市方面則因為年底選舉干擾、市場供給增加,未來半年景氣應保守看待。

 

 

 

我加入TPP、RCEP 陸方釋善意

作者: 記者謝璦竹、邱莞仁╱桃園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6月26日 上午6:01

工商時報【記者謝璦竹、邱莞仁╱桃園報導】

台灣加入區域經濟組織亮出綠燈!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第二次兩岸事務主管機關首長會談昨(25)日在桃園舉行,會上張志軍同意,雙方正式啟動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共同研究工作。

此次取得大陸方面的積極回應,將有利我加入TPP與RCEP;未來兩方會從經合會、ECFA工作小組或國台辦與陸委會的王張會談中,決定具體的協商平台。

張志軍昨天抵台後首先表示,這次台灣之行有兩個目的,第一是進行國台辦和陸委會負責人之間的第2次正式會面,就如何推進兩岸關係來交換意見,也希望能夠在台灣4天3夜的時間,有更多時間到台灣基層去看看。隨後,張志軍一行人前往諾富特飯店,展開第二次王張會。

昨天的王張會中,雙方觸及台灣積極推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區域經濟組織的議題。

由於這些組織的會員國,可能礙於與大陸的關係,對台灣加入採取保留態度,陸委會主委王郁琦2月份赴南京與張志軍會談時,即提出這個議題。

當時張志軍表示,兩岸經濟合作當務之急,是台灣儘快讓服貿協議生效,早日商簽相關後續協議,這意味著大陸主張「兩岸簽完其他再討論」。

昨天王張二會後,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記者會上表示,雙方同意儘快啟動共同研究工作,務實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適當方式和可行途徑。

他說:「兩岸在協商ECFA前,也經歷各自研究和共同研究的階段,我們了解台灣方面的期待,此次雙方正式同意,雙方啟動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和區域經濟相銜接的可行途徑與適當方式的研究工作,是很有意義的。」

陸委會記者會上,王郁琦則表示,我方重申台灣加入TPP、RCEP及「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的意願,「這是台灣生存的問題。」同時,台灣如果可以順利開展與各國經貿合作協議之協商,將有利提升台灣民眾對於推動兩岸經貿自由化的信心和支持。

 

 

 

名家觀點╱安倍經濟學2.0...台日合作可期

2014/6/26【經濟日報╱陳清文】

安倍經濟學已拉高日經指數,重燃日本企業的國際戰鬥力與與國民的信心,然而「第一的美國、強盛的中國、安靜的日本」仍是頗多國際專家的憂慮與評價。今年1月起安倍政府開始推行日本產業競爭力強化法(ICEA),目前正緊鑼密鼓籌劃優化版的安倍經濟學2.0,預期7月前後推出,精采好戲即將登場。

明治維新與戰後經濟復興強盛之後,1990至2010年期間,日本歷經了消失的20年,從雁行理論的領袖,被蘋果的創新重挫與三星的取代超越,變成衰落的國家。

當前正在進行第三次開國,安倍政府催促日本企業勇敢出擊,尋找國際合作夥伴,開拓國際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市場。安倍經濟學2.0即將推出,台灣正是日本產業再興與進軍國際市場的「最佳男配角」,台日產業合作值得拭目以待。

在中、美兩大超級強權的夾縫間與夾擊下,日本安倍政府射出第三支箭「推行產業成長新戰略」,短期內並不被國內外專家看好。事實上,日本正在寧靜中革命,推展產業新陳代謝,徹底推動產業再造,2020年東京奧運舉辦前,日本產業新貌或可再度讓世人驚艷。

日本認為產業的衰退三大主因為:投資過少、管制過當、競爭過多,台灣簡直如出一轍。因此安倍經濟學2.0以推展產業的新陳代謝、激起產業的活化與活力為具體目標,三大執行重點為促進事業再編、導入先進設備與以創投帶動創新企業。

一、事業再編的租稅優惠對企業深具吸引力:事業再編的租稅優惠設計,針對整編的新公司出資或融資的母公司,最高可扣除出資或融資額度七成的金額,可縮減企業法人的當年稅額,延後稅款的繳交,刺激更多事業再編,提升國際競爭力。

例如,三菱重工與日立製作所已申請通過切割與整併火力事業,成立國際級新公司,且可緩繳數百億日元稅額。

二、設備導入的租稅優惠大受歡迎:日本針對提升生產力與競爭力的先進設備導入,提供即時折舊或企業所得稅扣除5%的租稅優惠,對象設備包括尖端機械設備、工具、建築物、軟體等。

日本企業的設備投資大約70%為非製造業,設備導入可提高生產與服務效率,企業對於先進設備導入可扣除5%所得稅,表示歡迎且正中下懷。

三、日本台商也可享用ICEA租稅優惠:日本企業及在日本擁有公司的台灣企業,可透過雙方或多方的事業再編, 共同享受ICEA租稅優惠。日本台商也可導入先進設備,或活用租賃方式投資尖端設備,適用租稅優惠。

最重要的是,優化企業競爭力,日本擬於近期調降企業所得稅至29%。日本經產省認為目前企業所得稅過高,將先由目前的37%,希望在三年內調降至約20%,不過財務省近期內最大的讓步可能是在29%。若企業所得稅調降,研發優惠可能減少,配套措施正在研擬中。

各項產業再興行動創新優化方案,尤其是前瞻性關鍵技術與跨領域新創產業的推動等,將在安倍經濟學2.0中公布並強力推行。例如,安倍首相在OECD會議中宣稱「日本要以機器人來創造產業革命」,且跟亞洲國家合作,台灣應有更好的合作契機。

日本企業即將投入知識密集型製造服務系統、國際開放合作創新(Open Innovation)、CoolJapan數位內容產業、都會型觀光賭場與農業企業、產業革新機構帶頭的創投產業、迎接2020東京奧運的新基礎建設等等。這些都是安倍經濟學2.0中,台日待發的合作良機。

 

 

 

 

《美國經濟》慘!首季GDP倒退嚕2.9%,5年來最差

MoneyDJ新聞 2014-06-26 06:29:26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美國經濟遭遇近五年最大挫折,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25日再次大幅下修首季GDP成長年率,由前月公布的負1%下修至負2.9%,遠不及路透社調查預估的負1.7%,且是2009年第一季以來最差表現。

商務部每季公布之GDP分初值、修正值與終值,當日發布的數據為最終值。雖然GDP下修並不令人意外,但如此大幅度修正仍相當不尋常,已不能將之全部歸咎於氣候不佳。若自初值起算,美國首季GDP總共下修3個百分點。

商務部表示,GDP下修主要反映民間存貨投資、消費支出與非住宅類固定投資大幅減速。數據顯示,當季實質個人消費支出(PCE)年增1%,增幅為5年來最低,且遠遜於之前公布的3.1%。消費支出佔美國GDP七成比重。

實質非住宅固定投資下滑1.2%,遠不及前季的增長5.7%;住宅固定投資繼前季下滑7.9%之後,當季再度衰退4.2%。

實質商品與服務出口下滑衰退8.9%(前修正值為負6%),遠低於前季的增長9.5%;進口增長1.8%,高於前季的1.5%。

第一季民間庫存對GDP成長的貢獻度為負的1.7個百分點(原負1.62個百分點)。民間企業庫存在第一季增加了459億美元,低於前季的1,157億美元。
 
國內物價指數成長率上升1.3%,增幅低於前季的1.5%;扣除食品能源的物價指數增長1.3%,亦低於前季的1.8%,顯示通膨仍維持穩定。

實質國內最終銷售產值(GDP扣除民間庫存投資)成長年率下滑1.3%(原為正0.6%),低於前季的2.7%。

 

 

全球物價 5月估漲2.6%

2014/6/26【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彭博資訊25日電】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經濟學家預測,長達三年的全球通膨緩和(disinflation)即將結束,並估計5月的全球消費者物價上漲2.65%。

這是2012年4月以來最大的漲幅,摩根大通也把這個比率訂為今年的通膨目標。這個數字比2月時高出0.6個百分點;2月的全球通膨率為2%,是2009年11月以來最低。

不計食物和能源兩個波動較大項目的5月核心通膨率為2.1%,摩根大通的國際經濟學家韓斯萊表示,隨著製造業走強,企業已重新獲得定價力。

這項分析可能讓今年來推升債券價格的投資人大感意外,一些經濟學家也可能無法認同,例如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23日就感嘆華爾街染上「通膨歇斯底里症」。

自17.7%上升至18.8%,而預期景氣將惡化者微幅上升0.7個百分點至11.4%;認為未來「工作機會很多」者自15.2%上升至16.3%,認為「工作難找」者自18.9%下滑至18.7%。

 

<<台灣房產相關>>

房市悶!長虹李文造:下半年仍呈價穩量縮 洪嘉昇:全年持平

作者: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 台北 | 鉅亨網 – 2014年6月25日 下午2:29

 台灣房市交易2014年以來呈現出沈悶的交易走勢,長虹建設(5534-TW)董事長李文造認為2014年下半年房市仍將價穩量縮的格局,而華固建設(2548-TW)總經理洪嘉昇則指出,預估2014年全年台灣房市仍然持平。

而相對於台灣目前受房市景氣不振的影響之下,李文造與洪嘉昇都同樣認為,此一狀況都對建商形成重大的考驗,更將對於建商有淘汰的效應,此時建商造成對資金、負債及風險的控管相形重要。

李文造在今天長虹建設的股東會後指出,目前房市去化速度慢,對建商是一個很大的考驗,現階段也是建商存優汰劣的時間點,體質不佳的建商將受到淘汰,這對房市是好事,不好的時機也有經營好的人,體質好的建商並不會受到影響。

李文造表示,近兩年來,台灣房價受到人因素的控制,並不是以市場自由經濟來呈現,雖然自已也不認同以往那種房價齊漲的現象,但齊頭式的打壓也不不正確。其實,房產可以以一般商品看待,消費者的經濟能力到哪裡,就買哪種的商品。

李文造表示,台灣政府一直傳達房價太貴不合理的訊息,使得消費者心存觀望,但是相對政府並沒有考慮到,現在建商改善居住品質的成本,以前住宅造價每坪約5萬元,但現在郊區每坪造價要15-20萬,台北市每坪造價30萬元,政府應該肯定建商對於居住品質提升的貢獻。

李文造以在台北市內的飯店每晚房價不同舉例,像五星級飯店一晚有要價2萬多的,也有飯店只需數千元,同樣只是睡一晚,但居住品質及服務不同,圈錕價格也不同,產品價值應該讓市場決定,人為過多干涉是不需要的。

 

 

 

工者有其屋!郭台銘發豪語要建平價住宅 每坪15萬以下

NOWnews – 2014年6月26日 上午7:56   財經中心/報導

鴻海集團25日舉行股東會,包括股市大戶阿土伯等人也出席,他在現場發言力拱董事長郭台銘出來選總統。郭台銘為了想延攬人才,讓工程師可以安心工作,他喊出「工者有其屋」的計畫。打算將拜會新北市長朱立倫,想在土城、三峽等區域,以BOT方式興建住宅,預計以每坪不到15萬元的價格出售,其中45%留給自家員工、55%對外銷售。

郭台銘出席股東會,不少小股東把握出席股東會與郭董面對面接觸的機會,發言也相當踴躍,內容更是五花八門,有股東要郭台銘出來選總統,也有股東建議郭台銘應該把台積電、中華電信買下來,甚至還應該去救一下hTC,另外,還有小股東向郭台銘表示,希望鴻海集團能多錄用技職學校畢業的學生。

除了提到近來爭議不斷的12年國教問題,郭台銘透露打算買下1家技術學院,至於校長人選,則還在徵詢中,並認為「經歷比學歷重要」。另外面對高房價問題,郭台銘表示,鴻海將在台灣徵才1.5萬人,但還有不少名額仍未找到,尤其是30至40歲的人才,其中住的問題是最大關鍵,台灣目前房太高,根本無法讓人「安居」。

郭台銘表示,日前他拜會新北市長朱立倫,提出希望以BOT模式,推行「工者有其屋」的想法。郭台銘強調「政府來蓋一定出弊案!我來蓋不會。」目前計畫打算在土城至三峽一帶,興建智慧型住宅,預計每坪在15萬元以下,其中45%給鴻海員工居住,55%對外銷售。

郭台銘提出興建每坪15萬元的方案,房仲業者認為這是非常便宜的價碼,對於政府和鴻海來說都是雙贏。至於是否會衝擊周遭區域房價,得端看興建的戶數,業者認為如果只有2、3百戶應該不至於影響,但若是達到千戶以上,就有可能受到衝擊。

尤其現在要在新北市找到3字頭以下的房子都不容易,如果郭董的新成屋推出是每坪15萬,不僅民眾負擔的房價可減少一半以上,甚至搞不好都比租屋還便宜。

 

 

 

北市八德路土地每坪708萬 松山區新地王

作者: 記者方明╱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6月26日 上午6:01

工商時報【記者方明╱台北報導】

最新實價揭露,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11.8坪土地,每坪單價近708萬元售出,成為實價以來松山區新地王;此外,昇陽建設以14.1億元買下中山堂附近約200坪土地,換算每坪單價約702萬元,公司表示,未來將以自建或合建方式推案。

根據實價揭露資訊,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11.8坪土地,今年1月太旭建設以總價8,351萬元買下,換算每坪單價707.9萬元;而太旭建設在八德路三段163173號都更已整合完畢,其中,太旭建設陸續收購87.71坪土地,原地主信託給台北富邦銀行有106.77坪,未信託地主占33.57坪。台灣智庫執行長劉怡蓉表示,推測應是建商整合周邊土地,為讓街廓更完整,才願意以如此高價收購土地。

永慶房屋八德光復店店長陳彥瑋指出,該都更地點鄰近的「大阿曼」,成交單價約120130萬,太旭建設都更案規畫2565坪,松山線通車後步行810分鐘可達市立體育場站,未來建商應會連結大巨蛋及松山菸廠商圈題材,預估推案開價上看150萬。

此外,實價揭露另1筆中正區城中段土地,即是今年3月昇陽建設以總價14.1億購入的200.86坪土地,換算每坪單價702萬元。該地位於西門町知名老店「雪王冰淇淋店」後方,鄰近延平南路、武昌街口。

劉怡蓉分析,該筆土地屬商四用地,因臨12.73米的延平南路,依照建築法規規定,容積率只能用到636.5%,以銷售坪數1.6倍計算,樓地板約可蓋2,035坪。若昇陽自行興建,初估未來每坪單價要賣100萬才能打平,但若能整合台火的土地,不僅可提高容積率,每坪成本也可望降低。

 

 

 

基隆國有地標售 中正區巷弄一坪60萬

自由時報 – 2014年6月26日 上午8:40

64坪以3800萬標出

〔自由時報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基隆辦事處,日前標售七宗國有地,其中位在中正區忠義段一宗土地,位在巷弄裡,六十四坪土地以三千八百多萬元標出,比底價高出一千二百多萬元,每坪六十萬元。

新北市房市熱,這一、二年從新北市汐止區延燒到基隆市,建商分別在七堵百福社區和暖暖區等地獵地,最近在安樂區、信義區推出新的建案,都喊出二字頭、三字頭的價格,基隆市地價稅去年就漲了兩成,房屋稅今年也漲了。

國有財產署基隆辦事處二十日公開標售七宗土地,位在中正區忠義段和仁愛區延平段兩宗土地標出,而且都高出底價四成以上。其他五宗土地因屬共同持分,沒人投標。

基隆辦事處專員陳貞樺指出,中正區忠義段的土地,位在義一與義二路間的巷子裡,只有六十四坪,屬於商業區,老舊建物已經拆除,現在是空地,儘管在巷子裡仍相當搶手。

比底價高出1200多萬

陳貞樺說,這宗標案依附近房地產行情一坪約四十萬元,底價是二千五百多萬元,有五人投標,結果以三千八百多萬元標出,比底價高出四十八%,算一算一坪六十萬元。

另一件是在愛七路一棟農糧署移交給國產署的兩層樓建物,基地面積只有十九坪,建物二十二坪左右,底價五百七十多萬元,以八百多萬元標出,高出底價四十二%。

國產署曾在民國九十九年標售仁一路一塊商業區土地,鄰近愛四路夜市,創下一坪一百萬元的高價,進帳兩億元,但已經好幾年都沒如此好的價格,基隆辦事處人員說,可能基隆市區平地少,只要地點好,都能賣得好價錢。

據建築業者評估,中正區忠義段土地位在巷子,頂多蓋四至六層樓,不過地點近港區,日治時代是最繁榮的商業區,離市政府約二百公尺,附近又有市場,生活機能佳,所以房價很穩定。

 

 

 

南紡夢時代 周邊房市成長3成

2014/6/26【聯合報╱記者綦守鈺/永康報導】

南紡夢時代第一期建物外觀已完工,正進行內裝工程,國際服裝品牌ZARA與姊妹牌Pull&Bear、ZARA HOME也創全台首例同時進駐,預計11月13日試營運、12月18日開幕,商場效應帶動周邊房市,成長逾3成。

南紡副董事長兼總經理侯博明表示,占地8千坪的南紡夢時代分三期開發,8月底申請營業證件後將開放老爺酒店、統一佳佳健身中心、玩具反斗城、阿霞飯店、漢來海港城、牛角燒肉與誠品書店等廠商進駐,威秀影城更打造兩座擁有巨型銀幕的IMAX影廳,與有專人服務與高級座椅的GOLD CLASS影廳。

此外,占地千坪、台南首間ZARA,除基本男女、童裝外,主打年輕化設計的姊妹牌Pull&Bear,與販售家具的居家生活品牌ZARA HOME也即將進駐,南紡目前也與國際服裝品牌H&M接洽,預計年底開幕將帶給消費者一個全新購物環境。

惠群不動產市調公司經理簡國倫表示,附近區段每坪土地已喊到25萬元,上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永康區賣出435棟、東區252棟,交易量較4月成長逾3成,大橋重劃區推出的預售建案每坪上看19、22萬元,較去年漲了2、3萬元,東區附近新建案每坪則30萬元起跳。

 

 

 

高鐵三站土地標售 北冷南熱台南全標脫

台中站特區建商進場 桃園站後市看法保守

卡優新聞網  記者 張家嘯 報導 2014/06/25

  交通部高鐵局今(25)日標售桃園、台中、台南三站的特定區土地10筆,最終共有6筆標脫,總計金額約29.16億元,其中台南站的土地全數標脫,台中站則是除了一筆商業區外,其他也全數標脫,平均溢價率為12%。不過桃園站本次釋出土地雖然地點好,可是卻因訂價偏高,加上最近青埔房市表現冷清,因此未能順利標脫。

  全球資產管理公司經理王維宏指出,從平均標脫價格來看,台中站的住宅區每坪25~30萬元及台南站的每坪約10萬元,價格與前幾年相比雖有穩定成長,但像市台南站價格水準仍在低檔。雖然中南部站區開發速度不如新竹及桃園等站,但投標價格對投資人而言風險較低,相對獲得青睞。

  高鐵台中車站特定區本次標售三筆住宅區土地、一筆商業區土地,住宅區土地,其中新站南段65地號(面積約1,989坪)由龍寶建設以5.9425億元得標,換算土地單價每坪約29.88萬元,溢價率約29.1%最亮眼。

  住商不動產台中高鐵加盟店店東柯恒昌指出,近期台中高鐵特區有不少建商進場,銷售狀況也不錯,目前住宅用地約在20多萬左右,不過目前生活機能還待發展,利多雖然話題發酵,仍須等待落實。

  至於高鐵台南車站特定區本次標售三筆住宅區土地,以第一標的126地號土地以7,159萬元標出,換算土地單價每坪約10萬元,溢價率約8%最高。住商不動產台南歸仁加盟店東丁柏誠分析,近來台南政策話題頗多,像是市立醫院興建等議題發酵,土地交易也直線加溫。目前區域內小型土地多已陸續開發,抱地的大型建商卻還未有大動作,也讓買方更相信長線持有效益,區域價量水漲船高。

  在桃園部分,標售土地雖是位於高鐵站附近的「A咖」,不但住宅區土地鄰近高鐵站,商業地也比鄰於OUTLET,可惜各方都視之為青埔房市風向球,流標顯見在地業者保守看待後市。

103年6月高鐵站區土地標售結果,如下表:

                       

 

 

 

宜蘭市新案居高不下 壯圍預售案順利熱銷

2014/6/26【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

完全不受大台北低迷的房市影響,宜蘭市近來新案依舊密集推出,且房價也持續站上區段價位新高,更是帶動周邊區域的房市熱銷。

近來宜蘭市的新案有「群大涵玥」、「征泰宜大森活鎮金店」、「輝煌時代」等案;其中「群大」案是這批新案當中總價最高的,單戶總價2488萬起跳,最高一戶則達3100萬,創下文化中心周邊住宅類建案的新高價位。此案敢開出如此高檔的價位,規劃上當然也不含糊,如全區採獨棟雙併設計、單戶地坪40坪起跳、面寬達7.7~9.5米,還有戶戶具電梯、十八米棟距、一樓挑高4米2、位文化中心生活圈…等優點。

而「征泰宜大森活鎮金店」案則是該系列的第四期,大多是規劃為臨路型的透天店面,因此換算單價達38萬上下,也創下該區段的新高,由於宜蘭人偏愛店面型的產品,故公開不久就有逾三成的佳績。至於「輝煌時代」案也位在文化中心生活圈,且臨民族路角地,價位則相對親和許多,住家型從1168萬/戶起跳,店面型只要1630萬起跳,故接待中心都還未完成,就有多組客戶前往下訂。

另外,坐落於宜蘭市東側的壯圍鄉,日前也在功勞地區推出新預售案「綠大地」,主打總價598萬起,足足低於宜蘭市價格的一半以上,因此公開才短短不到一個月,26戶透天住宅就銷售一空,再度寫下壯圍地區的快銷紀錄。

 

 

 

『惦惦』賣 才叫真豪宅!?

2014/6/26【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

隨著實價登錄資訊揭露,各區成交價逐漸攤在陽光下,連豪宅也不例外;不過,這反而使得豪宅買家更為低調。因此,採預約制看豪宅已不稀奇,近年有愈來愈多豪宅案例,不設正式接待處,甚至不釋出媒體、也不公開銷售…

過去以來,豪宅案一向以採預約制、不接受臨時散客的銷售模式著稱,但通常還是會打廣告曝光,增加知名度、製造話題,這樣對銷售仍算有利。但最近卻有愈來愈多豪宅案,銷售行為更低調,釋出媒體少之又少,甚至完全沒曝光,也無公開日期,整個轉往檯面下銷售。

那麼,近年有哪些豪宅案,是根本沒浮出水面就傳已在賣,甚至『惦惦』賣就賣光光的?

一、華固天鑄-接待現場不見案名

本案位天母圓環附近,為原天母聖道兒童之家都更改建案;華固建設標得此案後,外界便持續高度關注。不過本案只在基地附近租店面當接待處,沒掛出銷售旗幟,現場也完全不見任何和案名相關的看板或字樣,當然也全採預約制、不接受散客參觀。據住展雜誌了解,本案實際進場時間大概是今年初,目前還在銷售。

二、敦南樞苑-低調賣豪宅近年先例

本案由國美建設投資興建,位於市民大道、敦化北路口(東北角),實際推出時間約是兩年前。本案銷售期間僅在附近租店面賣,幾乎無任何廣告釋出,也採預約制。目前本案已近完工,之後應該就有實價登錄資料可查。

三、琢賦-低調銷售 約半年賣光

約去年就傳出,近松山機場之敦化北路一帶將有新豪宅問世,大陸建設投資之本案也是其一。本案表定今年初公開,雖然有設正式接待處,但銷售也超低調。就住展雜誌市調人員側面了解,該案已於稍早(5月底)賣完。

四、宜華大直國際飯店住宅棟-突破彭總裁防線?

本案正名為「宜華國際大直旅館開發案」,由西華飯店與富邦建設以八比二比例合資興建,總投資額逾150億,為台北好好看計劃代表案之一;全案99年9月動工,共蓋四棟建物,一棟為國際觀光飯店及酒店式公寓,一棟為國際會議中心,另兩棟則是飯店式住宅。而最令外界好奇的當然是,這兩棟高達42層的飯店住宅要賣多少錢?

約去年下半年,住展雜誌就聽聞,市場盛傳富邦建設和宜華國際私下都已在銷售本案,一般成交都要200萬/坪起跳,高樓層甚至謠傳已突破彭總裁防線。不過一切僅止於馬路消息,本案根本沒成案,遑論公開銷售。

五、豐匯-區位特殊 轉檯面下避風頭

本案傳出推出的時間早在去年下半年,不過後來接待中心鷹架卸下,圍籬卻沒拆,就這樣暫停動作,但市場傳言私下還是有在銷售。迫使本案轉到檯面下的原因是『身分』;和前段的宜華飯店一樣,本案區位亦屬大直商業娛樂區,不能全棟登記住宅,加上有內湖五期工商綜合區的前科,北市相關單位對這種不可登記住宅的商業區開發案,最近監控更嚴格。

六、葛里法五世-粉絲客詢問度太高 低調提前賣

和北市豪宅轉檯面下的因素不大相同,本案業主連億建設,一直以『搞工』出了名;不但要等完全完工後才要正式開賣,對規劃細節更是極端考究,因此累積不少高端粉絲客源。這回推出本案也不例外,還在施工階段就有客戶詢問;因此該案現場告知住展雜誌之表定公開時間是在今年五月,但坊間盛傳去年就已低調在賣。

七、敦南寓邸-寸土寸金大安區少見新豪宅

自「勤美璞真」後,大安區的確是大塊完整建地難求。而敦南街(原基隆路三段四巷)底、正對和平國小,高樓層可眺台大校區的本案,基地將近1千坪,確實具備豪宅的基本條件。本案應是今年第一、二季交界前後時間推出,不過都沒有任何正式推出的消息或媒體曝光;但據住展雜誌側面得知,承銷的廣告公司已在檯面下運作銷售。以目前北市一級豪宅行情來看,200萬/坪以上開價應是跑不掉。

八、皇翔御琚-業主低調賣 巧避彭總裁防線

說到低調賣且話題最多的豪宅,還是非本案莫屬。位於信義計畫區F4地塊的本案,表定推出時間是約兩年前,因為該區所剩完整建地已有限,因此外界『關愛眼神』從沒斷過。

但愈受到矚目,無論業主或潛在買家,自然愈是低調。本案完全沒正式公開,是皇翔建設自己運作,可說是近年未公開即傳在賣的祖師爺案例。這幾年本案實價揭露陸續曝光,成交從260到277萬/坪都有;據房仲業透露,實際最高成交已來到280萬/坪以上。

 


轉檯面下賣豪宅未來趨勢

豪宅買家低調不願曝光,這不是新聞。就拿先前傳在香江賣一坪800萬的亞太會館改建豪宅「陶朱隱園」為例,無論此事真假,有興趣的潛在買主肯定不想因此曝了光,業主威京小沈於是罕見地跳出來否認。不過,為何就連業者銷售豪宅也愈來愈低調,甚至轉到檯面下呢?

如果光看近一年,住展雜誌主編施絢傑認為,和北市張金鶚副座上任後,嚴查轄區內建案銷售是否合法肯定有關;至於兩年前,則是因為央行總裁彭淮南為服出巡,點名「勤美璞真」300萬/坪太貴,造就『彭總裁防線』熱門話題,當時豪宅案為避免外界指指點點,因而轉而採取非傳統的低調銷售模式。

不過或許真正的核心原因,還是實價登錄制度上路,使得以往根本不可能曝光的豪宅成交價都無所遁形,加上豪宅引領房價全面上漲,一般市井小民更加望屋興嘆,產生更強烈的相對剝奪感。以上種種,都讓豪宅買主更加動輒得咎,所以從看屋到購買,都全躲到檯面下進行;業者當然順勢而為,況且豪宅價近年狂飆,買得起的就那些人,有無釋出媒體,已無差別。

綜合以上,住展雜誌主編施絢傑預期,這種轉到檯面下的低調銷售模式,將成未來豪宅案例銷售的常態,甚至可能演變成『不這樣操作,就會被認為不是真豪宅』的情況。

 

<<其他 >>

業務最前線/技術與藝術

2014/6/26【經濟日報╱吳育宏】

企業組織變革過程,業務部門的轉型是最大的挑戰之一。雖然業務活動的「結果」(業績數字)可以量化,但是業務活動的「過程」卻不容易用數字管理。管理者若是只用「控制」的思維去介入過程,往往徒增業務人員的工作負荷,卻又得不到實質的成效。

探究根本原因,業務行為充滿許多主觀、感性、需要彈性的變數。製造部門可以在生產線上設計「控制點」,隨時監控和修正問題;但是,業務人員需要較大的自主空間,管理的控制點過多反而造成思考僵化甚至應變能力下滑等負面效果 。

舉例來說,業務員在議價過程若是缺乏授權空間和談判技巧,只能拿出請示主管、向上爭取的話術,久而久之在客戶面前的角色也會被弱化,逐漸喪失其他議題的影響力與主導權;或者,客服人員沒有一定的權限去處理「灰色地帶」的客訴,無法自行決定放寬、放鬆的索賠標準,一切按照規定辦理的結果,就是溝通過程缺乏彈性和同理心。

在不過度干擾過程的前提下,又要能夠管理結果,在業務部門注入「目標導向」的DNA就變得極為關鍵。

首先,業務人員必須對目標有充分的理解,其中的層次包括:從企業永續經營的角度、組織(業務部門)在整體企業扮演的角色,一直到個人在組織內扮演的角色。

要讓業務人員對目標有正確、清楚的認知,在課本或管理書籍上只需要幾行字就可以「說」得漂亮,但是在實務上,它卻是充滿挑戰的溝通藝術。

其次,主管要能夠激起個人對目標的渴望,這也是管理議題最核心的感性層面。

它與每個人不同的性格、能力、專業背景甚至生活環境有關,真正了解同仁、關心同仁,才有可能進一步去激勵同仁。

曾經有一位業務主管和我談「激勵」,但是他卻對部屬喜歡、在乎什麼東西,不喜歡、不在乎什麼東西毫無所知。只憑員工的履歷資料和公司的管理表格要領導團隊,無疑是緣木求魚。

最後,就是在過程給予教導和協助。主管有時是員工身邊一板一眼的教練,有時又是可以求救的最佳夥伴。管理者若是對自己的角色拿捏恰當,過程當中就既能扮演「啦啦隊」,同時又能扮演「救火隊」,用多元的方式驅動團隊的前進。

總結來說,業務部門的「目標管理」是一項技術,至於「過程管理」則是一門藝術。你沒有辦法「控制」業務團隊,你只能「領導」他們。技術和藝術,缺一不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信誠瑞房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